古代版本的出版者称谓

名称:古代版本的出版者称谓

供应商:上海誉宝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个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08号3楼上海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手机:13917061771

联系人:陈总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4014454

更新时间:2013-07-09

发布者IP:101.228.156.161

详细说明

  1、官刻本: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

  2、坊刻本:指唐至清历代各地书商刻印的书本。书商编刻图书并经营书业的书坊,唐代已经出现,至两宋而极盛。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都开有很多书坊、书斋、书轩、书林、书堂、书肆、书棚、经籍铺、纸马铺等。四川、两湖、江、浙、皖、赣、闽,尤其是福建建阳的崇化、麻沙等,也都有很多书坊。元代四川书坊衰落、山西平水(今临汾)书坊兴起,福建书坊续有发展。明代南北两京,苏州、扬州、杭州、徽州、常熟、建阳,仍是书坊林立。清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但有的已是单纯经销并不编刻图书了。所有历代这些书坊刻的书,都可以称为坊刻本。

  3、私宅刻本:指历代私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本。私宅家塾刻书的性质,与书坊刻书不尽相同。书坊刻书以出售营利为主要目的,私宅、家塾刻书多出于对圣贤、先辈、师友的崇尚,要推广某种思想和学说。明、清私宅刻书,有时也为了传布某些罕见的版本。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 S

  S S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玉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珠宝翡翠、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田黄石、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字画、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瓷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犀角、出售征集鉴定拍卖象牙、出售征集鉴定拍卖青铜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古钱币、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征集鉴定拍卖金银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沉香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紫檀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金丝楠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黄花梨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红豆杉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黄杨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红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奇石、出售征集鉴定拍卖油画、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唐三彩、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古书、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寿山石、出售征集鉴定拍卖芙蓉石、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天山雪莲、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天珠、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古家具、出售征集鉴定拍卖错版币、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现代工艺品、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现代艺术品、出售征集鉴定拍卖十字绣、出售征集鉴定拍卖茅台酒五粮液酒郎酒西凤酒、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红山文化玉器、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紫砂壶、出售征集鉴定拍卖毛瓷、出售征集鉴定拍卖瓷板画、出售征集鉴定拍卖西洋古典家具座钟手表

  基本简介

  上海誉宝艺术品交易中心位于繁华的上海市中心(徐家汇),卓立推出的誉宝艺术品展览中心在上海这边全球的投资热土上

  应运而生,联合台湾、北京、香港等地众多大型优质交易机构,为中国艺术收藏品爱好者提供一个集展览,交易,评估和销售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发展历程

  早在清代康熙年间的誉宝斋发展至今日的誉宝国际,在古玩艺术品行当中我公司在国内、甚至东南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目前,主要以买家市场及各大国内外财团为根本拓展的公司。近年来我公司以开发买家客户为主线的业务方向,至今为止的开拓及聚积一定有资金实力的买家市场工作中取得了众多卖家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公司众多渠道的经营思路正是迎合于古玩拍卖交流的市场需求,针对不同藏品不同市场不同需求,公司搭建了真正体现出“南藏北调,互通有无”的交流交易为目的“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宗旨的流通平台,与客户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长期“同盟共利”三赢局面。“好藏品、好平台、好价格”是我们公司一直追求的企业结果,以诚为本的企业宗旨诚邀您与本公司共享成功的企业愿景,希望能有您的支持和参与。具有2000平方米的临街的大规模展览交易厅,为您尽显藏品的展示,专业的鉴定师市场专家为您提供专业鉴定和市场行情准确分析及推荐,专业的营销团队为您服务。

  合作伙伴

  检测机构

  北京中博物理检测中心

  投资财团

  上海中大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培训单位

  清华大学MBA研修班上海复旦高级研修班

  收藏家协会

  上海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上海民营企业家协会上海市台胞投资协会上海市高尔夫俱乐部协会上海市汽车车友协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乐清市科协江苏省企业家协会

  买方构成

  上海中大企业财团;胡润百富;山西晋城固业财团;江浙房中小企业;台湾商会,齐鲁商会,浙江商会,江苏企业家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上海游艇俱乐部,上海高尔夫俱乐部,上海传承翡翠俱乐部

  4、家刻本:指历代自家出资或主持刻印自己家人著作的书本。家刻本与私宅刻本性质不同。家刻本的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资委托书坊,按自家满意的版式行款刻印;一种是自备书板,召雇刻印良工上门,让他们按自家的意愿设计行款版式刻印。这两种方式雕刻的书都归自家所有,自家收藏。故古书雕板处与藏板处不全都一致。家刻本多为家族中晚辈实施,故校勘刻印一般都比较好。

  5、自刻本: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撰的书本。从出资的角度看,与家刻本性质近似;从所刻书的作者看,则与家刻本截然不同。家刻本的作者范围限于本家族中,自刻本的作者仅指作者自己。自刻本始自五代和凝。五代以后,历代都有自刻本行世。自刻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者自己,委托书坊或召雇雕印工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版式行款,施刀镌印;一种是不但自己出资,还要自己写样上板,然后委托书坊或召雇工匠刻印。所以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写上板,就更为珍贵。清代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自己写样上板雕印的自著《板桥集》,堪称艺术珍品。

  6、监刻本:亦简称监本,指历代国子监雕板印刷的书本。国子监,亦称国子学,亦简称国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事田敏校定《九经》,刻板印卖。到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九经》全部刻完,前后历时二十二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国子监祭酒尹拙奏请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经典释文》,刻板印行。宋代国子监的刻书规模和刻印范围,都比五代时要大得多。景德二年(1005),距建国仅四十余年,经、传、正义皆经过校勘,刻板印行。所集书籍板片十万余块。到北宋末年,正史亦由国子监全部校刻行世。南宋国子监所刻的书并非都是本监所雕,很多是本监校勘后下各地镂板。如《七经正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诸书,都是由杭州镂板进呈。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以医方一字差误,其害匪轻,故重要医籍也由国子监分官详校,镂板颁行。如《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宋代国子监都曾校刻行世。元代的中央刻书机构是兴文署和广成局,属秘书监,不属国子监,故无监本之称。明代南京、北京都设有国子监,刻书数量甚多。清代纂修校刻书籍多数在武英殿。清代国子监仅刻过极少的书。

  7、经厂本:专指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本。经厂是明代司礼监所属的机构,专管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佛经、道藏、藩经等。经厂设掌司四员或六、七员。经厂规模随着司礼监的权限及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洪武时内府有刊字匠150名,每二年一班;裱背匠312名,印刷匠58名,一年一班。嘉靖十年(1531),调整精简过内府匠役,实留12255名,著为定额。其中司礼监占有1583名。而专事书籍刻印者为:笺纸匠62名,裱背匠293名,摺配匠189名,裁历匠80名,刷印匠134名,笔匠48名,黑墨匠77名,画匠76名,刊字匠315名。总为1275名。据极不完全的统计,明代司礼监经厂前后刻印的经、史、子书、祖训、圣训,以及《四书》、《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神童诗》等内书堂课本,达168种。经厂本特点是开本大,印纸精,行格疏,字体大,粗黑口,铺陈考究。但由于出自内宦之手,校勘不精,故不为学人所珍重。

  8、内府刻本:这个称谓很不科学,也不确切,但历代相沿,版本著录和行文中又常出现这个提法。唐代有内府之设,它是指划归五府三卫和东宫三府三卫管辖的折冲府,完全是禁卫军的建置。明、清两代都设有内务府,下设若干监,分管内庭庶务。所谓内府刻本,并不专指由内务府各监所刻的书本。实际上,历来在运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时,其概念都是指中央各部院衙署和内庭各部门所刻的书本。或者说是指官刻本中,属中央国家机关所刻的那一部分书。所以在使用这个称谓时要特别谨慎,凡能考出具体刻书单位者,均应具体著录,不可轻易使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

  9、藩府刻本:指明代各藩王府所刻印的书本。明代二百七十余年中,皇诸子受封为王的先后共有62人。受封并且建藩者,共50人。其中有的因获罪夺爵,有的无子封除,只有28个王府与明朝相始终。它们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等诸布政使司。自洪武时候起,诸王不但受到极丰厚的封赏,而且还要颁赐经、史及诗、词、歌、赋等书籍,以便让他们体仰圣心,陶冶性情,屏除图谋不轨之心。故明代诸王中颇有倾心学术、潜心文学、热心文化的。加之他们富能敌国,故于校刻群书颇为讲究。其中的周、楚、蜀、辽、赵、吉、徽、益诸藩,以及山西的山阴王、江西的弋阳王,刻书较多较好。藩府刻本的特点是校勘精审、纸墨精良、版印精湛,为历来的学人和藏书家所珍重。

  10、殿本:专指清代武英殿所刻印的书本。武英殿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迤北。据《宸垣识略》记载,武英殿崇阶九级,环绕御河,跨石桥三,前为门三。内殿宇二重,前贮书板。北为浴德堂,即修书处。其后为井亭。康熙十二年(1673),命廷臣补刻前明经厂旧有的《文献通考》漫漶版片,始在武英殿用事。咸丰二年成书之内府抄本《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武英殿修书处》记载,康熙十九年11月,奉旨设立修书处,由内务府王大臣总其成。下设兼管司2人,以内务府官员兼任;下又设正监造员外郎1人,副监造副内管领1人,委署主事1人;掌库3人,委署掌库6人。设有书作、刷印作。书作司界划托裱等职;刷印作管理写样、刊刻、刷印、摺配、装订等职。有拜唐阿19名,委署领催4名。另设匠役若干,分别为书匠、界划匠、平书匠、刷印匠等,共84名,分办各作之事。表明自康熙十九年11月,才正式在武英殿开设修书处。此后,大凡御定、御制、敕撰诸书,以及经、史群籍,均由武英殿校定版行。武英殿前后一共刻、印过多少图书,没有确切的统计,有说500余种,有说400余种。从乾隆朝武英殿开雕诸书谕旨,如乾隆三年(1738)雕《十三经注疏》板;四年(1739)雕《明史》板、《十一史》板;十年(1745)雕《明纪纲目》板;十一年(1746)雕《国语解》板;十二(1747)雕《三通》板;四十八年(1783)雕《相台五经》板,可以充分看出武英殿刻书之多之快。此外,宏篇巨帙的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是由武英殿用铜活字排印的。包罗宏富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也是由武英殿所制木活字排印的。

  11、局本: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

  12、聚珍本:亦称聚珍版。指清乾隆时武英殿用木活字排版印刷的书本。乾隆三十七年(1772),高宗皇帝弘历下诏,广征天下遗书,开馆纂修《四库全书》。翌年,各省进呈本、采进本,源源汇集北京。一些失传的书,也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来。为了使某些世所罕传的书重播于世,嘉惠士林,弘历皇帝曾谕武英殿先行刊版印行。但对不利其统治的著作,却多行禁毁。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月,奉命管理《四库全书》一应刊刻、刷印、装潢等事的金简,认为这些书籍将来均用雕板的办法印行,不惟所用板片浩繁,且逐部刊刻,亦费时日,故上书奏请雕刻木活字,排版印刷。同年,奉旨施行。乾隆三十九年(1774)五月,已雕出木活字十五万个,尚不敷用,故由金简再次奏请,又增刻木活字十万多个,前后共刻大小木活字二十五万余个。自此之后,凡《四库全书》馆交印各书,就用这套木活字排版印行。据陶湘统计,武英殿用这套木活字前后排印过一百三十四种罕见之书。这些书因为行款版式完全相同,又都是由武英殿木活字印成,按说就可以称谓《武英殿木活字印本丛书》。乾隆皇帝以为“活字版”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故正式书名便定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后来各省官书局又有照式翻雕,刷印行世者,故又有“外聚珍"之称。其实翻雕已非活字,不该再用“聚珍”之名。为了与“外聚珍”区别,故原《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又有了“内聚珍”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