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7 于非闇46岁左右开始画工笔花鸟画,从学清代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并着意研究赵佶手法。重古意是于非案的一大特点,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在题跋中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 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但师古而不泥古,创两宋双勾技法之新,自成画派。构图打破陈规,用笔刚柔相济,着色求艳丽而不俗。如画牡丹,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而成,既能远观,又可近赏。且善于在画上题诗跋文,配以自刻印章,使画面饶有意趣。他艺风严谨,订有日课,未曾稍懈。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期间,接触到不少古画,并且经常出没于古董店,借古画临摹,汲取许多技法。还到北京故宫研究名作,开扩了眼界,提高了画艺。到沈阳故宫临摹黄筌《写生珍禽图)及赵佶《瑞鹤图》,继承现实主义传统。除学习卷轴画外,又学宋纯丝古朴的装饰手法。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不仅得李公麟之笔法,蓝瑛之多变的风格,还体现着陈洪绶的高古之风趣。《仿宣和御笔花鸟》于疏廓里见真意。尤其画中羽毛鲜艳的小鸟,微微仰头的一瞬,极显天真古趣,最能传达画外之意。在此基础上,于非闇的绘画作品同样可以渗透出时代的气息。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丕变,其作品也有所表现。他曾说"花鸟画要画得朝气蓬勃,使人乍后如亲临其境,如欣赏鲜花和活泼的虫鸟一样,消除掉一天的疲荣,更感生活幸福。"这种"朝气蓬勃"的表现手法最明显见于五十年代中后期,他以工笔重彩填矿物颜料为地,以凸显反视画中景物的色调和质感。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于非闇的作品融合了众家之长,得百家之法,因此,在于非闇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应该首先确定的是于非闇扎实深厚的绘画功底。于非闇的《双钩竹雀图》,是一幅在民间收藏的作品。这幅画,构图严谨,用笔流畅,工笔用的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线表现的十分到位,先是出了于非闇所具有的扎实的中国画功底。正如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杨仁恺所言,蓬莱于氏双钩“竹雀图”用笔老道雕嵌绿尤见清逸属佳作妙品。
于非闇的工笔双勾重彩花鸟画,主要吸收了三方面的营养。一是从古代绘画遗产中汲取传统精华。上文便是对其这一特点的描述。二是于非闇注重从写生中体察物理、物情、物态。三是于非闇不时借鉴民间绘画中优秀的技法。比如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在勾线用笔上则以书法入,表现出形象的气骨。于非闇反对过于工巧细密而失掉笔墨高韵和整体精神,作画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就笔法而言,他初以赵子固、陈老莲笔法为本,兼得圆硬尖瘦之趣,后以赵佶瘦金书笔法入画,笔道有了粗细、软硬、顿挫,波磔的变化,不仅书意大增,且使线条具 有表现质感、体积感、空间感的丰富变化。对于工笔花鸟画来说,能否很好地描绘出树木的枝干如同勾线设色一样,都是检验一个工笔画画家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参照。在工笔画中,如果把处于次要位置的枝干刻画得过于细致精到,虽然形象逼真,但在整体效果中就会显得喧宾夺主,影响主题。如果把枝与干的形态弱化,忽略它的存在,即使是突出主题,但对于画面本身就会缺乏协调,整体效果不够统一。有的画家之所以用写意的方式在工笔画中表现枝干,就是回避了这方面的欠缺。
❀❀❀❀❀❀❀❀❀❀❀❀❀❀❀❀❀❀❀❀❀❀❀❀❀❀❀❀❀❀❀❀❀❀❀❀❀❀❀❀❀
香港華藝联盟国际拍卖(中国)有限公司——坐落于香港这个国际性的金融大都市。联合美国、德国、欧洲、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北京等地众多大型优质拍卖机构,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展览、网销、拍卖、评估,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的帝王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香港華藝联盟国际拍卖(中国)有限公司委托征集方上海乾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