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瓷器北宋官窑特征北宋官窑拍卖

名称:北宋官窑瓷器北宋官窑特征北宋官窑拍卖

供应商:香港永宝斋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闸北区共和新路3088弄9号楼10层

手机:15026555895

联系人:杜总监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3485378

更新时间:2013-04-24

发布者IP:180.173.12.165

详细说明

  北宋官瓷,可谓是北宋至尊“艺术家”徽宗最高审美追求的创制,它不仅开创了御制官瓷的先河,更因其“龟背片、鳝血纹、紫口铁足、温润如玉”的典雅端方之美,光烛千秋。据统计,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二十多件北宋官瓷藏品中,乾隆皇帝刻铭达十余首,可见北宋官瓷在明清两代继续受着顶级的皇家礼遇。

  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传统“五大名窑”中的汝、哥、定、钧四大窑口都已恢复烧制,高仿品日渐惊艳世人之时,北宋官窑窑址却依然深深地沉睡在开封城的黄泥底下,不可知也未可考。最终,北宋官窑炉火的复燃成就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何浩庄,而他的高仿品也被专家称为“何氏北宋官瓷”。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直接经营,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主要有碗、花瓶、洗等。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