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人们完成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希望感受到家带来的温馨和安静,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的增长,各种噪音蜂拥而至,家的安静和温馨已不在!
莱茵河数十名小区业主因为噪音问题聚集在售楼部,要求开发商“给个说法”。有业主最近发现,小区内有一块空地要建冷却塔,担心冷却塔带来噪音影响业主生活。对建冷却塔一事,业主们均表示事先毫不知情,质疑开发商擅自改建。而莱茵河销售经理邹齐利则表示“早已通过规划”。对此,双方争执不下。
公示的规划图纸未显示要建冷却塔
据莱茵河6幢某单元的业主陈先生说,前段时间,他因小区消防管道安装不雅观问题与销售人员交涉。交涉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6幢正前方30米左右,有一块水泥地赤裸裸地显露出来。在陈先生的追问之下,销售人员咨询后答复称,这里将安装冷却塔。
陈先生回去跟其他业主一说,立即掀起波澜。业主们认为,开发商修改了小区规划。“无论是楼盘模型还是规划图纸,都没有显示这里将安装冷却塔。”业主说。“之前买楼的时候,销售小姐一直介绍说6幢前面是搞绿化,根本不提冷却塔的事情。”
笔者跟随业主进入莱茵河小区内,发现6幢前靠近小区围墙处确实有一个数十平方米大的水泥坑,业主对笔者说这就是冷却塔的安装地点。据业主介绍,水泥坑的附近是规划中小区的商场,冷却塔正是属于这个大型商场的配套设施。
“现在最担心的是噪音问题。”陈先生说。他称,有朋友买了另一小区的一套房子,家住11楼的朋友依然每天听到楼下冷却塔轰隆隆的声响。还有业主担心冷却塔会滋生细菌,对业主的健康不利。
冷却塔早已通过规划
依照业主指引,笔者在莱茵河售楼部内资料公示栏内看到一张图纸,笔者发现业主所指的安装冷却塔位置在上面并没有标示。该楼盘销售经理邹齐利从公示栏下的资料盒中找出了另一张图纸向笔者展示。笔者看到,在这张“半地下室平面图”上,确实标示有“垃圾中转站屋面安装商场冷却塔”。邹齐利指着图纸上的公章,称“冷却塔早已通过了规划”。她说,公布的是首层的平面图,至于为什么标示在半地下室的图纸上,而不是在公示栏的图纸上,自己也不知道。而业主则认为对方是“刻意隐瞒事实”。“贴在公示栏的图纸上应该标示与业主相关的内容,怎么可以避重就轻!”一位业主气愤地说。
对业主指责的“销售过程中一直刻意隐瞒冷却塔的事实”,邹齐利则称“并非刻意去隐瞒,冷却塔是工程部门负责,自己作为销售方也需向工程部门了解后才知道”。
业主在递给开发商的投诉书上,要求开发商对冷却塔的拟建情况包括选址、数量、运行时间等作出书面解释,并出示有关审批手续和作出环保评估。截至记者发稿,业主仍未收到来自开发商的回应。
开发商的做法是否涉嫌隐瞒事实?就此问题,记者专门咨询了江门市城乡规划局的有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对双方说法进行进一步查证,才能得出结论。
本报将对此事件进行进一步追踪。
一场本可以避免的纠纷
类似莱茵河业主遇到的事件绝非个例。本报曾在2012年6月21日报道上城·骏园业主发现小区内突然冒出个垃圾中转站的事件,文章中提出的“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疑问,至今仍未能解决。
在采访过程中,莱茵河的售楼小姐无奈地说了一句“设置在哪里,都会有业主不满意”。诚然,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是一个冷却塔或者垃圾站。但是例如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又是小区必不可少的。这种矛盾真的无法解决吗?事实未必如此。只要开发商事前做足工夫,完全可以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
专家认为,事前做好公示工作,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听取业主的声音,这类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另外开发商在规划的时候,应充分考虑,采取围蔽、隔离等措施减低其对业主的影响。有条件的可以尽量远地将其搬离住宅区。
业主抱怨说,无论从莱茵河张贴在资料栏的图纸上,还是在楼盘的模型上,都无法看到关于冷却塔的信息。一位业主说,若是业主提前知道,这次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从这次事件中,笔者也切身体验到某些政府部门信息查阅之难。笔者前往规划局欲查看莱茵河的规划图无果,上规划局的网站查找规划公示,相关网页却显示“网页无法显示”。
面对这类问题,积极沟通才是解决之道。只有充分公示,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