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一个饱读诗书的民族被一个骑马的“粗人” 赶得渡 江而另建家园,家当丢得差不多了,所以另一个南宋人周煇也对汝窑发出了“近尤难得”的感喟。谁知汝窑烧造成功后好景不长,徽钦二宗还没欣赏完就丢失了江 山,后来还丢了性命,南宋人把对祖宗的怀念寄托在为魁的汝窑瓷器之上,实属正常。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 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汝窑高就高在瓷器烧造时包含了哲学思考,北宋的皇帝及师傅们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已发现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负使用之外的文化责任,“遂 命汝州造青瓷器”。一千年来,汝窑的经历已成为故事传奇,这两天传奇续写,香港苏富比以近208万港元的成交价刷新宋瓷价格纪录,让汝窑再度为魁,也是众 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