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因为年代近、存世量大,民国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一直不被人重视。但懂行的人却知道,民国精品瓷器的品质甚至要高于晚清官窑。何解?“这要从它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烧瓷体制说起。”藏瓷网总编、瓷器收藏家黄志告诉本报记者。
上世纪初,清王朝灭亡,以官窑为代表的装饰标准化、程式化、工艺化、多工序合作、匠器型的景德镇瓷器生产体系也随之解体。大量的文人画家聚集于景德镇,他们打破历代瓷器由上而下的生产流程,冲破传统的瓷器造型和装饰纹饰的束缚,适应新时代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借鉴中国画诗书画印的优长,创造出清新又极具文化内涵的瓷画新风,被称为“珠山画派”(景德镇的别称为珠山)。这些绘画,为瓷器增加了巨大的艺术、经济附加值,并随着年岁更迭而愈发珍贵。
对于元明清的瓷器价值,人们一般按年代来进行判断。但是到了民国,则按作者的名声为判断。黄志举例,如今在收藏市场上,如果一件民国瓷器有画家署名,那要比同等艺术价值的未署名作品要贵得多。
而这种以画为主的瓷器审美观一直延续至今,甚至影响了对近现代瓷的价值评判标准。如今,走进景德镇任何一家商场都不难听到这样的话:“趁他还是省大师赶紧买,几年后当他成为国大师,价格就要在后面加个0了!”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 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 、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4、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7、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8、器足、琢器多细砂底,无釉、无旋痕,泛有火石红斑。盘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锹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