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铜器鉴定公司-成都铜器鉴定机构

名称:成都铜器鉴定公司-成都铜器鉴定机构

供应商:上海成昊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858号凯托大厦202-204室

手机:13761154546

联系人:游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2732137

更新时间:2013-03-14

发布者IP:116.24.25.115

详细说明

  明清两朝,中国出口西方的瓷器,至少有1.5亿件以上。然而,几百年间,外国人一直不清楚中国制作瓷器的材料和生产工艺。于是,一批批传教士、旅行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打探中国瓷器制作的秘密。

  当时,瓷器在欧洲极受欢迎。比如,西班牙人坚信瓷器能唤醒亡灵,因此,在国王和王后去世时,产自中国景德镇的瓷器是必不可少的进口陪葬品。

  为了得到瓷器,许多国王和贵族开始兴办实验室,摸索瓷器的配方。就连马可·波罗也试图利用一切机会,窥探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但他的了解很浅薄。

  真正系统而全面地将中国制瓷技术传入欧洲的,是法国传教士昂科雷克莱,中文名“殷弘绪”。他出生在法国里昂的贵族家庭,应康熙皇帝的邀请,作为第一批法国耶稣会赴华传教士之一,被路易十四派到中国,殷弘绪得到了去江西传教的机会。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