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长江商报消息 全国GDP跌破8%,CPI步入“一时代”,出口下滑……受累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外围经济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遭遇了拦路虎。
在这一大环境下,如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今起本报携手武汉市工商联,联合推出“走进楚商”专栏,为楚商跨越式发展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助推楚商做大做强。
作为武汉特色小吃,热干面即做即吃的特点让它成为了江城人民“过早”的不二之选。然而也造成了不宜储藏和携带,如何使其“方便化”从而实现外销甚至出口?
2004年,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试水”方便式热干面,经过8年的摸索,现已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生产规模,产品不仅能满足省内外客户的需求,更是漂洋过海至加拿大、美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让海外友人品到了浓浓的武汉味。据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婷介绍,日前,该公司的方便热干面更是一举打入方便面的起源国——日本。
不停试验,把面当“柴烧”
2012年8月3日记者见识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热干面生产线,“大汉口”热干面第四代生产线位于汉南区,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投产。揉面、压面、出面全部机械化处理,未见一个人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大汉口”拥有这条生产线的自主知识产权。
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花费3000万元,耗时两年研发出来热干面生产线,该生产线目前一小时可生产一吨热干面,每年产值2亿元,而以前的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也只能加工3吨,效率提高了8倍。
现在说起生产线来轻松异常,当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董事长刘海元可没少闹心,如何在保证热干面风味的同时又能长时间保质?
“我当时就说他是‘折腾’,” 刘晓婷回忆起董事长刘海元创业初期做方便热干面的情形,仿佛历历在目,“不停地做试验,面粉一袋袋地往生产线上倒,不合格的产品放到锅炉里销毁,真是把面当柴烧。”好不容易试验成功了,但刘海元并不轻易满足,又忙着给生产线“升级”,从2005年至今,热干面生产线已更新至第四代,光生产线的投入就将尽6000多万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快销品10%的生产利润计算,最少3年大汉口才能将投入生产线的6000万挣回来。不过现在的生产线还不是“终结者”,“还会继续研发,等它的产能满了,我们肯定还会上更先进的生产线。”
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资金和精力“折腾”?也许刘晓婷的一席话可以解答这个疑问,“没有知识产权,没有品牌就是给别人养孩子。”
在方便面起源国谋一席之地
靠着锲而不舍的“折腾”,目前大汉口已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生产规模,产品更是远销海内外,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在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销售额就已达到300万,这比去年全年的出口额翻了一番。更让人喜不自禁的是今年“大汉口”热干面还成功出口日本,“日本是方便面的发源地,不容易啊!”
“能成功走入日本,这得益于我们坚持自主研发走差异化的路线做非油炸面”。非油炸食品在该国几乎占到了半壁江山。
“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做好很不容易。”对于大汉口热干面目前取得的成绩,刘晓婷表示,这得益于大汉口近年来果断的做减法。
据了解,大汉口热干面在创立初期,不仅推出了大汉口热干面、还推出了四川担担面、河南刀削面等多个地方风味特色的方便面品。但时至今日,通过做减法,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仅仅保留了“大汉口热干面”这一武汉特色的风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