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辛苦并自豪着——曾经两天穿坏一双鞋
在这个聚居的“搬家部落”里,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大多数人印象中的80后、90后是吃不得苦的一代,但在这些靠力气活挣钱的“部落”里,却不乏他们的身影。
前面提到的陈路明就是一个例子。1988年出生的陈路明是四川简阳人,做这一行已经4年多了。2005年,还有半年就初中毕业的他,实在觉得读不进书了,抱着磨练自己的心态,来到了父母打工的搬家公司。
刚开始,每天繁重的体力活,让陈路明不堪重负。干了两个月后,劳累加上武汉炎热的天气,让他准备放弃这份吃苦的差事。
“你才十几岁,要学会坚持。你要想一想,之前父母养你的钱,都是那样挣出来的!”准备离开的头一天,他跟师傅聊到了十一点多,师傅的这番话让他决定坚持下去。
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还是让陈路明出去闯荡过一段时间。2007年,经不住朋友的劝说,陈路明去了深圳,做空调安装工人,收入高的时候,一天的工资有三四百元。不过,两个月下来,除去租房、吃饭等生活开销,陈路明并没有存到钱,这让他有些沮丧。“在武汉,不管怎样,一个月总能存上千把块钱。”两个月后,他决定回来继续做搬家工。“我初中都没毕业,条件不如别人好,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干活。”几年下来,陈路明总是这样告诉自己。他说,跟别人相比,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吃苦。
在陈路明看来,有时候吃苦受累也充满着乐趣。前年,他们帮中冶南方整个公司搬家,客户要求3天时间搬完,而他们在两天就搬完了。两天时间,陈路明将一双新布鞋穿得脱了帮,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但当客户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时,陈路明觉得很自豪。对陈路明来说,经常能萌发这样的自豪感——曾经有个客户,前前后后搬过5次家,而每一次都会找到他们公司,并且点名要陈路明去搬。
收获不仅是挣钱——他们乐观地向生活学习
如果说,陈路明他们的成就感,仅仅是来自于客户对自己劳动的认可,这可就错了。在陈路明眼中,做搬运工的收获远远超出了挣钱的范畴。“最基本的,是学做人。”陈路明说,搬家公司是服务行业,接触的人形形色色:有钱的老板、贫穷的市民、讲理的客户、找茬的混混,接触多了,不管哪一类型的客户,他应对起来都能游刃有余了。
曾经就有一个回头客户,由于是晚上搬家,女主人怕他们挨饿,硬是请他们消夜过后,才让他们搬。这让陈路明很感动,“起码我觉得,真诚去待人,总是有回报的”。
更多的时候,陈路明学到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陈路明说,他们经常会遇到有钱的人家,房子动不动就是几百平方米,家具随便一买就是几十万。有一次,他们搬的一车红木家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价值200万元。
陈路明告诉记者,说不羡慕也是假的,但转念一想,自己条件就这样,能靠自己的能力挣钱,也就知足了。
当然,在陈路明的心中,要一辈子靠力气吃饭也是不可能的。在公司,与陈路明一样,这群80后、90后经过几年的努力,都开始了自己的打算——陈路明当了主管,老汪的儿子则学会了开车。
陈路明说,自己现在还年轻,还可以再多拼几年,多积累一点资本。自己没有别的特长,但是可以做点小生意。今年春节回家,已经当上了公司主管的他,也开始有了新的打算。在老家做生意的堂哥,准备进军小电器行业,商量着让陈路明合伙。陈路明则让堂哥先考察好市场,如果可行他就入伙,堂哥负责生意,而自己还是继续在外闯荡。“我觉得,在这里,还可以学到许多管理的知识。”在公司,陈路明总是会想起老板靠着一台车六个人白手起家的故事。也许,在他的眼里,有一天也会重演老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