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斗彩瓷器能卖多少钱 哪里比较好卖

名称:上海明斗彩瓷器能卖多少钱 哪里比较好卖

供应商:香港宝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海宁路899号长泰企业广场23层

手机:13916462314

联系人:范先生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1067510

更新时间:2013-03-17

发布者IP:140.206.188.62

详细说明

  明代斗彩的特点,上海明代斗彩瓷器的价格以及哪里比较好卖

  拍卖——专业化运作拍卖平台;

  展览——打造高端精品展示

  明代斗彩瓷器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囿于实物资料的限制,人们普遍认为斗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成化年间,其后随着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大量出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时期的瓷器标本,为我们研究斗彩瓷器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现在,一部分学者依据新的资料,提出斗彩瓷器始烧于宣德的说法。实际上,不能笼统地讲斗彩始于何时,因为斗彩存在一个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现有的资料已经为我们展示出这一过程的全貌,即斗彩萌发于宣德时,发展成长于正统时,成熟于成化时。

  1988年11月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曾出土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绿、黄、紫彩描绘鸳鸯莲池纹的宣德瓷盘,西藏萨迦寺藏有描绘同样纹饰的宣德瓷碗,一部分学者以此为依据,认为斗彩肇始于宣德时期,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从彩绘技法看,这种彩瓷是先以青料在成型好的坯体上画出水波及鸳鸯的双翅、头、眼、腿等部位,其他部分则用铁锥划出极细的轮廓线,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暗划轮廓线填绘红、绿、黄、紫等彩。其彩绘工艺与典型的成化斗彩瓷器不同。因此,笔者认为这类器物属于特殊的青花五彩瓷器。但其先在釉下暗划图案线条,再在釉上按暗划轮廓填彩的技法,对斗彩工艺的出现确实产生了重要影响。1988年11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曾在该市珠山以西明御器厂西墙外的东司岭发现一堆满瓷片的巷道,在正统地层出土了一件描绘鸳鸯莲池纹的碗和一件这种碗的半成品(只绘青花,未施釉上彩)。故宫博物院亦收藏一件这种正统官窑瓷碗。仔细观察这种碗的彩绘技法,与上述宣德盘、碗不同,它是在成型好的坯体上以青花单线钩出花茎,而除莲朵以外的所有纹饰均以青花料双钩轮廓线,罩白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补画莲朵并按青花轮廓线填绘其他纹饰。这种正统官窑彩瓷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明确了成化斗彩瓷器上那种最常用的钩线填彩技法开创于正统时期,只是由于此种彩瓷上的莲朵及花茎尚未使用青花双钩轮廓,因此我们可以说它离典型的斗彩瓷器只差一步之遥。正因如此,笔者将正统时期称为斗彩的成长期。由于这种正统官窑彩瓷已基本从青花五彩中脱离出来,而更接近于成熟的斗彩,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称其为斗彩。1987年景德镇市珠山曾出土一件成化早期绘莲池鸳鸯纹的瓷盘,盘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其彩绘技法完全模仿上述正统官窑斗彩碗,可见,成化早期,斗彩技法尚未达到成熟。考古发掘资料证实,图案花纹完全使用青花料以双线勾勒的斗彩器,即成熟的斗彩器,始烧于成化晚期。至于斗彩为什么会从宣德时的釉下暗划图案线条,发展到正统以后的以釉下青花双钩图案轮廓线,一般认为是借鉴了元末明初较为盛行的铜胎掐丝珐琅(即景泰蓝)工艺的缘故。斗彩工艺自成化晚期被完善以后,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各朝均有烧造,且各具时代特征。

  成化斗彩,声誉极高。其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如脂。纹饰美,画技高,彩料精。彩色艳而不躁,柔和悦目。在修胎工艺方面,注重边角的处理,表里精致如一。其总体风格是轻盈秀丽,恬淡雅致,精巧可人,玩赏性大于实用性。

  成化斗彩瓷器之所以能取得高度成就,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明史·食货志》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刘新园先生根据景德镇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考证后认为,成化十七至十三年是景德镇御器厂产量激增,朝廷用于烧造官瓷费用急剧上升的一个特殊时期,著名的成化斗彩瓷器即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此时朝廷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内臣(太监),趁机贪赃枉法,作威作福,残害百姓,朝廷却听之任之。据《明通鉴》记载,成化十八年时,有一个叫应时用的武官司曾上书朝廷请求撤回内臣,改由当地官吏办理窑事,却因此被贬官,当然,成化斗彩瓷器成就的取得,与宪宗皇帝自身的修养与喜好彩瓷亦有密切关系。宪宗帝本人雅好艺术,擅长丹青,涉猎山水、人物、花鸟等门类。当时画院兴隆,许多职业画家应诏入宫,以其精湛的技艺,博得皇家青睐。院体画以山水、花鸟为盛,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上的图案亦以花鸟最为多见,由此推断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之绘画蓝本,应出自当时画院画家之手。

  成化斗彩瓷器的造型有罐、瓶、盒、碗、盘、杯、碟等。其中罐类可分成深腹高体和扁腹矮体两式,所附之盖则有伞形盖和平顶盖两种。杯类则有缸式杯、莲子形杯,铃铛式杯、高柄杯等。总的说来,成化斗彩无大器。从传世艺品及出土物看,最大碗的口径22.9、足径8.5、高11厘米。仅见的一种瓶,高18.7、口径4,足径8.5厘米。最大盘的口径18、足径10.8、高3.8厘米。高足杯的高约为6.7~8.7厘米。盖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由此已可见成化斗彩瓷器之小巧玲珑。无论何种造型,均圆润饱满,典雅隽秀。

  成化斗彩瓷器上的装饰题材非常广泛,不同的器物配以相应的纹样,和谐优美。据不完全统计,其纹饰有龙(包括海水云龙、升降云龙、应龙、香草龙、瓜地行龙等)、天马、海怪、莲池鸳鸯、子母鸡、果树小鸟、蜜蜂、蝴蝶、高士、婴戏、菊花、莲花、牡丹、月季、宝相花、翠竹、桑椹、葡萄、蔓草、灵芝、三秋小景、四季瑞果、落花流水、锦盒瓜果、莲托八吉祥、莲托梵文及五供养等。纹样构成富于变化,仅表现花卉就有折枝、缠枝、团状、开光等多种形式。图案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托,动静结合。其构图法则除规矩工整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外,也有自然随意的写实性构图。大量使用团状花纹是成化斗彩瓷器在装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自由活泼的团花与成化斗彩瓷器玲珑秀巧的形体相配,非常协调。成化斗彩瓷器上盛行的开光(亦称开窗)装饰法,对后世彩瓷烧造产生过重要影响。

  成化斗彩瓷器上的彩色丰富,彩料多透明鲜亮。所有青花料为国产平等青料,也叫“陂塘青”,这种青料中氧化铁含量低,烧成后呈色幽倩淡雅。各种釉上彩亦具时代特征。红色鲜艳而不浮躁,在画面中格外醒目。黄色变化丰富,有微微闪红的杏黄色,娇嫩明澈的鹅黄色,柔和温润的浅黄色,深沉透亮的蜜蜡黄及浓而不躁的姜黄。各种绿色,如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纯正而略泛黄色。赭紫色暗,葡萄紫恰如熟透了的葡萄色,特别是“姹紫”,亦称“差紫”,是成化斗彩瓷器上特有的颜色,其色如赤铁,表面暗淡无光,后世皆无。有所谓“鲜红淡抹绿闪黄,姹紫浓厚却无光”的说法。在彩绘技法上,为适应纤巧的形体和优美的瓷质,以青花料双钩的图案线条精细遒劲。因为采用的是平涂施彩技法,故不足以表现物象的阴阳向背,人物服饰俱为有表无里的一色单衣,山石无凹凸之感,树木干枝不皱皮,花朵多一色。为改变这种单调的画面,画工们采用色彩对比法,如在花朵上用其他色彩填蕊,在穿绿衣衫的人物腰间添加红色腰带等,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及真实感。

  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皆以青花料署款,字体皆为楷书,不见篆书。年款只见“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不见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有“天”字款。六字年款皆署在各种器物的外底,唯高足杯题写于高足内沿。款式具体可分为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和六字单排横列三种。其中款字外围双方框的体例为成化官窑首创。斗彩盘上的年款,既有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款(只见于成化早期),亦有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成化晚期)。杯、瓶、碗、碟上的年款,皆为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这是成化斗彩瓷器上最为多见的一种款式。六字单排横款只见于高足杯上,题写于高足内底边,自右向左排列,款外无边栏。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款除见于斗彩盘上外,还见于罐、盒上。应当指出,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款在成化斗彩瓷器中极为少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十件成化斗彩瓷器,只有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罐、斗彩宝相花纹罐、斗彩寿石花碟纹罐、斗彩团花菊蝶纹罐、斗彩花蝶纹盖盒等署有这种款式。

  “天”字款仅见于斗彩罐上,在外底中心部位以青花料楷书“天”字,无边栏。除去后世仿品,此款为成化斗彩罐所独有,此种斗彩罐,俗称“天字罐”,所绘主题纹样有天马、海水龙、应龙、瓜地行龙、海怪、香草龙、缠枝莲、缠枝莲托八吉祥等。值得注意的是,凡绘动物的成化斗彩罐,皆署“天”字款。

  成化斗彩瓷器上以青花料书写的六字年款,款色大多浓重,亦见少数浅淡者,但字体均深沉,无漂浮感。采用中锋运笔,笔法苍劲有力,笔画略显粗,字体略显肥,结构并不严谨规整,显得稚拙,看似儿童所书。这种独具特色的款识之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难以企及。六字年款中以“成”字最具特色,如其第五笔的“撇”画,硬直有力,毫不拖泥带水。其末笔的“点”画,有点在第一笔“横”画之上的(肩部),有点在其末端平齐处的(头部),有点在其下的(腰部),故有“成字撇硬直倒腰”、“成字三点头肩腰”之说,其实,还有一种极罕见的无“点”画的“成”字,称为“飞点”。六字中除“成”字外,其他五字亦各有特点。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鉴定孙瀛洲先生(1893~1966年)曾潜心研究成化官窑瓷器款识字体的结构特征,总结出一首受人称道、便于记忆的歌诀。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为“斗彩”作出新的定义和解释: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彩瓷装饰新工艺。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体上以青花料钩描图案轮廓,或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绘图案局部,罩透明釉经高温焙烧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渲染、覆盖、点缀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图案全样。复入彩炉经低温烘烤而成,从而产生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竞相斗妍的艺术效果。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主要区别是: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是起主导或骨架作用,青花已构成整个图案的框架,或者说是白描样稿,因此,斗彩的半成品(即未施釉上诸彩时)是一件图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作为一种颜色来使用,同时为釉上绘画起定位作用,所以青花五彩的半成品,是一件图案不完整的青花器。应当指出,万历时有一种大葫芦瓶,外壁所绘图案有花鸟、竹鹊、狮鹊、缠枝花等,通体以釉下青花描绘繁缛的纹饰,釉上只是见缝插针施以红、绿等彩,此种器物在施釉上彩之前,已经是一件图案完整的青花器(但不是淡描青花器),过去一直将这种器物定名为青花五彩器,但从其彩绘工艺及艺术效果看,与典型的青花五彩瓷器相比又有所不同。

  成化斗彩,声誉极高。其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如脂。纹饰美,画技高,彩料精。彩色艳而不躁,柔和悦目。在修胎工艺方面,注重边角的处理,表里精致如一。其总体风格是轻盈秀丽,恬淡雅致,精巧可人,玩赏性大于实用性。

  成化斗彩瓷器之所以能取得高度成就,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明史·食货志》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刘新园先生根据景德镇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考证后认为,成化十七至十三年是景德镇御器厂产量激增,朝廷用于烧造官瓷费用急剧上升的一个特殊时期,著名的成化斗彩瓷器即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此时朝廷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内臣(太监),趁机贪赃枉法,作威作福,残害百姓,朝廷却听之任之。据《明通鉴》记载,成化十八年时,有一个叫应时用的武官司曾上书朝廷请求撤回内臣,改由当地官吏办理窑事,却因此被贬官,当然,成化斗彩瓷器成就的取得,与宪宗皇帝自身的修养与喜好彩瓷亦有密切关系。宪宗帝本人雅好艺术,擅长丹青,涉猎山水、人物、花鸟等门类。当时画院兴隆,许多职业画家应诏入宫,以其精湛的技艺,博得皇家青睐。院体画以山水、花鸟为盛,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上的图案亦以花鸟最为多见,由此推断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之绘画蓝本,应出自当时画院画家之手。

  明末清初朱彝尊(1629~1709年)撰《曝书亭集》云:“盖尝以月之朔望,观于京师慈仁寺。比日中,天下之货咸集,贵人入市,见陈瓷碗,争视之。万历窑一器,索白金数两,而宣德、成化款识者,倍蓰焉。至于鸡缸,非白金五镒(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市之不可,有力者购之不少惜。既得之,唯有咨嗟叹赏而已,是可取以喻天下之才焉。”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清初大收藏家高澹人(1645~1704年)的《成窑鸡缸歌注》云:“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色莹洁而质坚。又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成化斗彩瓷器中,以鸡缸杯受到的赞誉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