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燕文贵、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与张大千相过往,并追摹陈洪绶绘画。
谢稚柳书作的一个起点,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和鉴定。他所结交的人物都是书画界和鉴定界名流,除张大千外,还有吴湖帆、张伯驹、章士钊、于右任、沈尹默、徐悲鸿、容庚、商承祚、于非暗等,在他的艺术历程中起着无形的作用。36岁时结识张伯驹是他鉴定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张氏收藏颇丰,又精于鉴定。41岁时,上海文管会成立,聘请他为编纂,此终身一大转折,须知中国历来没有鉴定专门学校,像谢稚柳这样半途出家,便是难得的鉴定天才了。他从此便以鉴定知名。53岁时,国家文物局组织书画鉴定小组成员,对全国各地所藏古代书画作全面系统的鉴定,跨越四省,往返半年,所见书画万余轴,在他一生的鉴定生涯中是件大事,就是在历代书画鉴定家中也是罕见的。
谢稚柳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此时对张旭书法产生浓厚兴趣,由学怀素、黄山谷改学张旭,书风也为之大变。他一生举办个人画展近二十次,在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书画作品总是洋溢着才情,才情又支撑了他的自信,但同时隐藏着对传统理解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导致他与徐邦达等鉴定家常有分歧。且不论分歧中谁是谁非,而由于各人知识面的局限和各执一偏,是产生分歧的原因,这一点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香港大型拍卖会火热征集中....
国际展览会火热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