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元青花的造型艺术
元代的历史虽然不长,元青花的烧造历史尽管也更为短暂,但元青花的造型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景德镇的黄云鹏先生近年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元青花圆、琢二器的成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除一些雕塑之外,元青花的圆器和琢器均为印坯成型,不同于宋代景德镇琢器拉坯成型和圆器先拉坯待稍阴干后套在器模上拍印成型的方法。琢器指的是瓶、罐、壶、炉之类的立件,元青花中的琢器主要是用阴模印坯。比如梅瓶,先分节印坯,做好器物的口、肩、腹、胫、底等各个部分,然后再用“接头泥”粘接成完整器。八方的器型也是用上下分节印坯的方法制作。大件器分节较多,小件分节较少。四方和扁形的器物则是左右合模印坯制作。琢器的附件如耳、纽、柄、足、流等或印坯或捏塑而成后再粘接在器身上。圆器指的是碗、盘、杯、碟等圆形器皿,其成型方法与琢器略有不同,采用的主要是阳模印坯,即直接将泥饼覆在阳模上拍打挤压成型,修坯后脱模。高足碗或杯比较特殊,上部的碗或杯以阳模印坯,下部的高足则是阴模印坯,再将二者用接头泥相接而成。不过,一些小件的花口碟、匜、盒等被认为是阴模成型的。
了解了元青花的基本成型方法,我们就能够更好地领会元青花造型的特色了。
就目前所知的材料看,元青花的基本造型有瓶、罐、执壶、觚、炉、碗、盘、杯、托盏、匜、盒、器座、砚、笔架、水盂、谷仓、花盆等,功能主要涉及日用器皿、供器和随葬明器,但还有一些用途不完全确定或不明的异形器,如半球形器、圆球形器等。许多基本造型中又有各种不同样式,据笔者初步统计,如果细分,总计可达七八十种之多。在存世数量上,以梅瓶、玉壶春瓶、罐、大盘、高足杯等最多。在造型方面,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的时代特点:
1.大者甚大,小者甚小。像前文所说,元青花与前代相比,改进了制胎工艺,可以制作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目前所知最高的为原属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现藏大英博物馆的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一件高63.6厘米,另一件高63.3厘米。与此同时,元青花中又有大量的小件器物,如小罐、杯、带座小瓶等,以各式小罐最具代表性,小者高度仅在4至5厘米之间,稍高者有7到8厘米。
2.创新器型多。在初步统计的大约七八十种元青花造型样式中,传统造型仅占约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均为元代创新样式。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传统基本造型上所作的创新,如八棱梅瓶、双耳玉壶春瓶、带座瓶等;第二种是多种器型的组合创新,如将玉壶春瓶加上弯柄和长流后变成的玉壶春式执壶、将盘口大罐的口部装在梅瓶身上组合而成的罐口瓶、将八棱玉壶春加上象耳后再同八棱大罐器身配合在一起的八棱象耳瓶;第三种是完全的创新,如高足杯、高足碗、大盘、凤首扁壶、四系扁壶、葫芦瓶、器座、楼阁式谷仓、半球形器、圆球形器、六角小瓶、多穆壶等等。
3.基本造型的变化样式多。元代工匠非常乐于并擅长对一些常见造型作各种变化处理,使基本造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
4.八棱形和扁形器物多。元代瓷器流行八棱样式,最初应该是与蒙古人在迁徙生活中便于携带的考虑有关,这类多棱形的器物显然易于捆扎和把持。八棱形制和凤首扁壶等应仿自中亚、西亚地区的金属器,四系扁壶则源于游牧民族的皮囊壶。
5.带座的器物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上海澄宇始终坚持“诚信、专业”为企业根基,秉承“服务、严谨”的职业操守,依托雄厚的专家队伍和遍及海内外的客户资源,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上海艺上
术品拍卖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经营销售团队,秉承“依法经营、信誉至上”原则,以雄厚的人才优势,严谨的审鉴态度、畅通的客户网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澄宇稳扎上海,辐射整个中国华东市场,至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同时坚定不移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规范的交易平台,成为中国艺术品销售品牌的一杆旗帜。
征集范围:
历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画、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当代艺术品等
精品陶瓷:历代窑口精品陶器、瓷器,各代精品官窑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高古玉、明清玉、新玉 (以 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画:历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杂项古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 木器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