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宣德(公元1426-1436年)虽然仅历时10年,但这段时期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青花瓷和永乐时期的差别不大,有“永宣不分”的说法。永乐、宣德以后,鲜红的瓷器制品极少烧制成功,因红釉对窑内气氛要求极高,烧制难度非常大,瓷器质量很难控制,所以烧制红釉瓷器被称为“火的艺术”。《景德镇陶录》这样评价:“永器鲜红最贵”,足见永乐、宣德红釉瓷器名贵一时,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最为珍贵的奇葩。宣德时期瓷器胎体比永乐时厚重,釉层肥厚闪青,釉面不平整,像桔子皮,俗称“桔皮釉”。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摞大气泡。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比永乐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常见纹饰有枇杷绶带鸟、石榴、葡萄、四季花卉、花果、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梅岁寒三友、宝相花、束莲、海水龙纹、云龙、云凤、海兽鱼涛、狮球、山石栏杆、仕女婴戏、八宝(明代八宝:轮、螺、伞、盖、花、鱼、罐、肠)、阿拉伯纹等,器物边缘纹饰有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连钱纹、回纹、弦纹等,宣德时期的瓷器器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一般都有年款,大多楷书六字“大明宣德年制”或四字“宣德年制”款,与永乐不同,篆书款很少。款识书写位置比较乱,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宣德的“德”字,“心”上没有一横。附:宣德瓷器鉴定要点 后期仿制宣德瓷器数量巨大,青花、甜白、红釉、釉里红被仿制的数量最多。我们在鉴定的时候不光要注意器型和款识,还要仔细研究以下方面,宣德瓷器釉面一般为桔皮釉;用30倍的放大镜观察,气泡呈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气泡群之间的间距疏朗,一般来说气泡密集、整齐为新仿制的;盘、碗底足多数有边棱,不是滚圆的“泥鳅背”;宣德大盘底足内墙自上而下向外斜削无法用手抓住;青花瓷器绝大部分具有黑铁锈斑,后期仿制的铁锈斑仔细观察会发现是明显加重钴料产生的效果,绘画以小笔触上彩,没有一笔涂抹的现象;宣德盘类塌底盘心下凹现象明显,如遇平底盘基本可以断定为后仿品;立件瓷器胎体均为上下分段拼接,胎体前后合模成型的为仿制品。
现公司面向全球征集大拍拍品,如有藏品意欲上拍,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以上邮箱, 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三天之内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