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这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多个城市和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的影响,造成空气中的PM2.5指数急剧上升,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这些污染对于我们的身体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大气中细粒子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粗颗粒,这也是城市大气变得灰蒙蒙的主要原因,细粒子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前者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等,后者包括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和交通运输。研究显示我国大气中的细粒子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目前国内火力发电站和大工业中装备的高效静电除尘器对细小的细粒子的脱出率并不高,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细粒子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与其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以及所吸附的有害物质有关,粒径小的颗粒在大气中稳定度高,沉降速度慢。一般10微米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需要9小时,而1微米的颗粒物需9--98天,0.4微米需120--140天,小于0.1微米则需5--10年。
不同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不同,大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积在鼻咽区和气管和支气管区,这些颗粒物不会久留,通过纤毛运动、吞咽或咳嗽、打喷嚏而排除。颗粒物越小,进入部位越深。1微米以下的在肺泡内沉积率高,但小于0.4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较自由地出入肺泡并随呼吸排出体外。
颗粒物本身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又是污染物的载体,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颗粒物可以刺激和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以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能,致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生。其次,颗粒物可以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小学生免疫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
另一方面,颗粒物还可以增加动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例如长期居住在颗粒物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其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和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的发生率增加。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对肺部毒害越大。再次,颗粒物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面紫外线的强度,而紫外线具有杀菌和抗佝偻病的作用。因此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生率增加,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由此可见,雾霾天气中的PM2.5危害还是很大的,因此对于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从基础的方面出发做好防护措施,并且采用相关的空气过滤网等设备进行合理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