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混凝土灌浆料凝结与硬化
水泥加水拌合后,水化反应就已经开始。根据水泥水化反应的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初始快速反应期、诱导期、水化作用加速期、中间期、受扩散控制期。在前两个时期,由于水泥水化产物较少,不能形成网状的凝聚结构,因此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处于可以流动状态。随着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增多,水化产物与未水化水泥颗粒互相交叉搭接,使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基本上失去流动性,此时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即达到初凝。水化反应继续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加固网状凝聚结构,使混凝土灌浆料具有了力学强度,此时新拌混凝土灌浆料就达到终凝。以后的水化过程是对这一凝聚结构不断填充,使之致密化的过程。因此,是一个硬化过程,一个强度发展过程。新拌混凝土灌浆料从加水拌合开始只达到初凝的时间称为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初凝时间,只达到终凝的时间称为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终凝时间。
准确掌握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凝结时间,对于保证混凝土灌浆料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一些较大结构的施工中,能否根据施工速度控制好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凝结时间,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较大结构的施工往往是不断推进的,后一部分混凝土灌浆料的浇筑必须在前一部分混凝土灌浆料初凝前完成。如果已浇筑的混凝土灌浆料达到初凝后再进行后一部分混凝土灌浆料的浇筑,两部分混凝土灌浆料之间会产生缝隙,这种缝隙称为冷缝。这些冷缝的出现,将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均匀性,甚至可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后一部分混凝土灌浆料浇筑时的振捣也会破坏前一部分混凝土灌浆料中已形成的网状凝聚结构,在混凝土灌浆料中留下一些细小的裂纹,影响混凝土灌浆料的结构性能,
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控制新拌混凝土灌浆料的凝结时间,把握好施工进度,是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保证。
更新日期:2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