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粉煤灰在水泥基灌浆料材料中的作用
根据粉煤灰的化学特征、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将粉煤灰在水泥灌浆料中的作用机理归结为三个基本效应,即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
粉煤灰的形态效应与其组成合掺量有关。粉煤灰的形态效应分解成填充作用、表面作用和润滑作用三个部分;
1、填充作用取决于粉煤灰的粒径。娇小的粉煤灰颗粒可以填充在水泥颗粒的空隙中。因此,它能减少填充水。
2、表面作用取决于粉煤灰灌浆料的比表面积和它的亲水性。粉煤灰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因而它的表面需水量也越多。超塑化剂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层水,但对于比表面积较大的粉煤灰,超塑化剂掺量必须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3、粉煤灰的润滑作用取决于粉煤灰颗粒的形状。较小的球形颗粒具有较强的润滑作用。在粉磨过程中,球形颗粒可以被打破。因此,磨细粉煤灰的润滑作用是非常弱的。
粉煤灰的形态效应是填充作用、表面作用和润滑作用的综合体现。较粗的粉煤灰尽管它的表面作用不强,但并不表现出好的形态效应。这是因为它不具有好的填充作用和润滑作用。超塑化剂不能改善粗粉煤灰的形态效应。非常细的粉煤灰尽管它的填充作用较强,但并不一定表现出好的形态效应,这是因为它的表面作用太强,抵消了它的填充作用。单掺超塑化剂可以减弱表面作用。用这一方法可以表现出好的形态效应。磨细粉煤灰不表现出好的形态效应。这是因为它没有好的润滑作用,而填充作用被表面作用所抵消。
填充作用较强的粉煤灰适合于较低的掺量,当粉煤灰掺量较大时,它的填充作用常常被它的表面作用所抵消。润滑作用较强的粉煤灰适合于较大的掺量。
粉煤灰的这种不寻常的形态效应通常被看做粉煤灰在灌浆料中的第一个基本效应。
更新日期:2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