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枣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高性能灌浆料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1824年,英国工程师亚斯普丁获得了水泥发明专利。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修建泰晤士河隧道工程中首次大规模使用了水泥灌浆料,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灌浆料在建筑工程应用上的开始。经过180年的发展,灌浆料已经成为种类繁多、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并经历着多次重大的技术进步。我国灌浆料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在国际高性能灌浆料技术的带动下,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灌浆料生产和制备技术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满足了不断增高的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
高性能灌浆料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灌浆料技术相对落后,矿物掺合料基本不用、化学外加剂很少使用、泵送施工刚刚开始、灌浆料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不高,当时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就灌浆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当时国际高性能灌浆料采用的技术路线给当时的混你给他配制技术提供了思路。
纵观“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十余年里,先后有几百人参加了上述三个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为灌浆料耐久性的提高进行着艰辛的探索。通过高性能灌浆料技术的系统研究,为我国重点工程提供了一批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利用研究成果制定了多个标准、规范、方法、技术条件。在这些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的支持下,我国在高性能灌浆料新材料研发、耐久性控制、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开发了多品种的工业废渣掺合料,通过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解决早期活性、抗裂、收缩等问题,并大量应用;从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氯离子和含碱量入手控制灌浆料的碱——集料反应和钢筋锈蚀反应,全国很多地区和大型工程都建立了碱集料反应分布图和安全集料矿山。围绕提高灌浆料耐久性能、延长灌浆料工程寿命开展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和工程示范应用,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整体推进了中国灌浆料耐久性研究和高性能灌浆料工程应用的进程。
更新日期: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