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六棱山主峰海拔2175米,比黄羊尖低400余米。汉白玉石林就位于六棱山与黄羊尖之间,呈扇形镶嵌在初春灰色的峰顶上。当地百姓数百年来称其为“石人山”,缘于汉白玉石犬牙交错,犹如人形。“石人山”地处偏僻,除了羊倌,少有人至。1971年,山西省217地质队勘探六棱山矿藏时,发现了这里的矿石含铁丰富,总矿石量约198.84万吨。而刘家沟一带的锰铁矿体长厚约20.8米,矿石量为11.44万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几个铁矿相继动工,当矿洞接近这座“石人山”时,挖出的石头洁白如玉,有内行人惊呼“这是质地优良的汉白玉”。
眼前的汉白玉石林,并不如旅行者们笔下形容的那般玉洁冰清,如梦如幻。当缺少了绿色的烘托,它呈现了朴素的一面。山顶围拢的一圈石柱,即是“石林”之名的源起,石林的石块体型巨大,形态各异,突兀峥嵘,只比平常石头略白几分,大多石头不成规则。最高的石柱有二十多米,如白色笋尖插入云霄。勘测数据显示,石林脚下,储藏着丰富的白云岩和汉白玉。从成分上看,汉白玉本身属石灰石范畴,主要由碳酸钙和碳酸镁及二氧化硅组成。
六棱山有转山峰、白石峰、轿顶峰,沿着几座山峰下行,可以看到山体隐蔽处有几处废弃矿洞。山周围的村庄大多搬迁,陈旧的土屋中只留着一些不愿意离开的老人和羊倌。一放牧村民称,前几年满山遍野都在开矿,有开铁矿的,开石材的,开镁矿的,六棱山下有广灵最大的制镁企业。2008年禁矿后,开采越来越隐蔽了。
“玉”“矿”不可兼得难决策
在广灵的城市定位中,考虑过用“剪纸之都、佛教福地、华夏神泉、北方古堡、小米之都”,却没有过多提到“汉白玉石林”。
广灵汉白玉历代都有开采利用。二十一世纪初,一些地方厂企的雕塑以及护栏慕名指用广灵六棱山露天的汉白玉。五台山清凉寺门前的汉白玉石雕牌楼晶莹华美,据称所用汉白玉石料280余立方米、约840吨全部来自于广灵县六棱山主峰峰顶的汉白玉石材。而广灵、灵丘、浑源一带,寺庙厂矿单位门口,处处可见广灵六棱山汉白玉雕刻雕塑的踪迹。
3月18日,广灵梁庄乡一石材厂工人称:“峰顶的汉白玉纹理细腻、色泽晶亮,又因石内含有镁,烈日爆晒下,依然寒气袭人,无论是雕刻还是装饰,都是好材地。”这也正是广灵汉白玉石材受宠的原因。
2006年,广灵县曾为汉白玉石林的开发发展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上,交由旅游局出台旅游开发方案,国土资源局组织地质专家考证汉白玉石林的价值。奇怪的是,这次考证最终夭折。
从2006至2010年间,广灵一直都想依托汉白玉发展文化旅游,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的“大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到,广灵县旅游资源存量名列十一县区第一。可惜的是,广灵的旅游业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迟迟不见起色。
广灵的汉白玉雕塑年代久远,技艺日臻成熟,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拥有一家国营的汉白玉雕塑厂。2009年,广灵县领导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以汉白玉雕塑发展的文化思路。几个企业牵头,在南村镇成立了汉白玉雕塑学校,培养了两百余名人才。
3月15日,记者在南村镇一家汉白玉雕塑厂内了解到,汉白玉雕塑以人物为主,前几年,因雕塑技艺优良,汉白玉雕塑曾在日本、美国大受欢迎。如今,汉白玉雕塑销售正处于尴尬的境地。“山上的汉白玉好点的都让磨成镁粉了,剩下的材质,露天的不允许挖,矿洞里的材质不好。近年行情上涨,北京房山汉白玉涨至7000多元一方,而广灵的汉白玉每方在2500元左右,材质明显不如北京房山。加之客户不稳定,广灵地处偏僻,销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