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椰壳活性炭具有去除水中色度、嗅味、有机物、酚、烷基苯磺酸盐(ABS)、消毒副产物、重金属离子以及其他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不仅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化工、电力等工业用水的净化、脱氯、除油和去嗅等,而且在各种水处理中也被大量的使用。
椰壳活性炭吸附净水技术作为一种深度净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椰壳活性炭的使用量日益增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高度集中,引起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导致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水源水质不断下降等各种问题,水资源日趋紧缺,利用椰壳活性炭的高效吸附性能,与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可大大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此外随着对污染治理的加强,废水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过去采用混凝沉淀或生物处理法便可排放的工业废水,也要求采用椰壳活性炭吸附进行去除BOD、COD的高级处理。
下面主要讨论椰壳活性炭吸附的基本原理及在含硒水处理中的应用。
椰壳活性炭可由不同的原材料制得,如烟煤、泥煤褐煤、焦炭、木材及椰子壳等。制备时,加热上述材料使挥发性物质气化,并使之热解、碳化,然后进行活化处理。活化过程能选择性地在碳化材料中除去一部分碳原子,使碳原子重新排列形成孔结构,并扩大微孔的孔径。活化过程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实现。化学活化常用于含纤维素的原材料,可利用氯化锌或磷酸作为脱水剂,同时加热,使纤维素材料的碳化与活化同时进行。物理活化石使用较多的活化方法,在800-1000摄氏度使焦炭与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空气)接触,可使焦炭的表面积增加40%-50%。
椰壳活性炭可根据形状、制造方法及用途进行分类:按其形状可分为粉状炭和粒状炭球形炭等),按制造方法可分为药物活化炭(大部分为活化的粉状炭)与气体活化炭(水蒸气活化的粉状炭和粒状炭)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液相吸附炭。用于水处理的椰壳活性炭以粒状炭为主。
历史上,使用木炭进行水净化的方法,早在公元前200年就被采用。据记载,那时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水放进铜器中,放在日光下暴晒,然后再用木炭过滤,从那以后,人们为了获得洁净无味的水,一直采用木炭来过滤水。1806年尼克尔森(Nicholson)用木炭净化过航船上的饮水,后来辛克(Sinclair,1807年)和达克(Dahke,1861年)等人也都先后使用骨炭净水的,日本将木炭用于水的净化室从江户末期开始的,与此同时还有使用骨炭净水的,但与椰壳活性炭相比,其吸附能力是非常小的,因而只能用于单个家庭用水的过滤。
20世纪90年代初,水质的污染在欧美也逐渐严重起来,为了灭菌而使用大量的氯,余氯的存在或水中化合物和氯作用的结果,导致水中出现臭味,从而促进了以去除水中臭味为目的的精制设备的开发和改进。1927年,从密执安取水的美国芝加哥市,水中出现了严重的氯酚味,为了除去这种令人讨厌的臭味,曾进行过许多种实验,结果椰壳活性炭的除臭能力得到了确认和肯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1920年开始,椰壳活性炭已进入了工业化生产,这样一来,椰壳活性炭在除去水中臭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即使从经济效益方面来分析也是很明显的。斯波尔丁(Spalding)于1929年开始将粉状椰壳活性炭用于新泽西州的新米尔福给水处理中,后来美国和欧洲各地也使用添加椰壳活性炭的方法来净化水。在这以后人们并未停步于使用的粉状炭,而是继续开拓了粒状椰壳活性炭填充层的净水装置。粒状椰壳活性炭填充床适宜于处理污染比较稳定的水,而大不适宜于处理污染变化大的水,正因为上述原因以及经济方面的因素,所以迄今为止,再给水净化中基本上用的都是粉状炭。目前,在美国用于处理水的椰壳活性炭量,每年有25000吨以上。
在医药和化学工业中,粒状椰壳活性炭的使用比较普遍,经常用它来作为许多工业用水的制备,而在电子设备和高压锅炉用纯水的制备中,则用做前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由此可见,椰壳活性炭在工业用水的处理中是有悠久历史的。
由于水质污染而导致了对通常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物化或生化处理的重新研究,得出了必须增加深度处理的结论,并选择了能连续通水、容易维护管理、对周围环境无污染、容易再生并能反复使用的粒状椰壳活性炭作为深度处理的一个操作单元。在污水处理中,椰壳活性炭的用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作为生化处理后的深度处理,这时椰壳活性炭处理的是不少于二级处理的水、另一种方法是将椰壳活性炭用于物化处理(即所谓PCT法)。美国从1960年开始大规模,广范围的研究并使之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