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藏品故事 顾师傅带来的这对“西瓜坛”,是他结婚的时候父亲送的。“当时家里穷,什么像样的东西也没有,就这么一对‘西瓜坛’还过得去,结婚时父亲把它给了我,说是爷爷留下来的。”顾师傅说,他们这么多年一直都用它来装水果、饼干什么的,还是看到《东方卫报》的“金陵寻宝”活动,才临时把坛子腾空了,拿过来的。 记者了解到,顾师傅和这对坛子感情很深,多年来一直都小心呵护,并打算把它作为嫁妆传给女儿。“可女儿不要,说破坛子能值什么钱?” “其实,我们也不图它值多少钱,就是想看看老父亲传下来的这个‘宝贝’到底是什么时期的器物,有没有收藏价值?”顾师傅说。 藏品介绍 瓷器艺术形式:彩釉 瓷器表现形式:坛 细部特征:翠绿色,正反面为山水画,高21cm、口径9cm,重2.3公斤,保存完好。 专家点评 藏品名为“西瓜坛”,是民国时期寻常百姓用来盛糖果的器物,属民俗用品,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现市价每只在千元上下。 收藏知识 西瓜坛又称“一粒珠罐”,敛口,圆腹,形如西瓜,又似宝珠。其创制始于清乾隆年间,直至清末民初都有烧制。 乾隆西瓜坛底小,周身滚圆,盖钮也圆若珠子。而到了清中后期,西瓜坛的底越来越大,整个器身就不像球形了,盖钮也越来越长,直至成烛焰状。所以西瓜坛以乾隆朝制作的最为饱满规整,最名副其实。又因西瓜坛在乾隆之前未发现过,故乾隆时的西瓜坛年份最久,存世量十分稀少,市场价格当然比清中后期和民国的要高得多。 本报记者 杜海知 本报实习生 邹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