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质供水的概念 目前国内推行的分质供水与国外现行的分质供水是两个概念,其内涵具有本质的区别。国外现有的分质供水系统,都是以可饮用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实行自来水供水系统,而另设管网系统用于低质水、中水或海水供冲洗卫生洁具、清洗车辆、园林绿化、浇洒道路及部分工业用水等,这种系统统称为非饮用水系统,通常是局部或区域性的,是主体供水系统的补充。设立非饮用水系统,显然是着眼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及降低水处理费用。 国内提及的分质供水内容和形式,是指以自来水为原水,把自来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饮用水分开,即把自来水中百分之五左右的水另设管网,再进一步深加工净化处理,使水质达到洁净、健康的标准,直通每个家庭用户,达到直饮的目的。我们目前推行的分质供水工程,也可称为"健康饮水工程",在国际上无先例,是结合我国情况而创造的一种城镇管道供水方式。 二、水质标准 目前,可供管道分质供水采用的水质标准有:①《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1995),该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以含有一定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②《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该标准给出了饮用净水的概念,规定了某些水质指标(如COD、总有机碳、重金属、硬度、TDS等)的上限含量值,但未规定硬度、TDS等反映矿物质含量的水质指标的下限值;③《瓶装饮用纯净 水卫生标准》(GB17324—1998),该标准给出了纯净水的定义,要求纯净水的电导率≤10μS/cm。 三、分质供水系统组成 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的核心由:净水设备、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供水/回水管网和循环水杀菌消毒四个部分组成。系统流程见下图: 1.优质净水设备: 自来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核心装置,应用于管道分质供水工程的制水设备应生产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优质饮用水。目前,优质饮用水的生产工艺一般为:预处理系统+膜过滤+杀菌。根据原水水质状况,可选择微滤、超滤和纳滤技术生产优质饮用水,但当原水电导率较高时采用一级反渗透亦可获得含有一定量矿物质的优质饮用水。纳滤膜既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又能部分脱盐、去硬度、适量保留原水中的部分矿物质、能耗又不高,因而不失为优质饮用水生产的最佳膜技术。在小型和中型饮水处理系统中,可选用的预处理系统包括微絮凝过滤、砂滤或锰砂过滤、活性炭吸附、软化、精滤和pH控制等。 2.变频恒压供水设备 传统的供水模式采用屋顶水箱和水泵联合供水,水质容易受到二次污染,供水不安全。在分质供水工程中采用全自动恒压变频供水装置直接提升供水,卫生、安全、可靠,用户随时都能饮用新鲜水,避免了二次污染,且设备占地小、性能稳定、能耗低。 3.分质供水管网 分质供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管材对管网末梢出水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尤为重要。分质供水管网为系统调试和管网维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分质供水管网的设计不同于普通自来水管网的设计,其核心是:分质供水管网要使净水循环流畅,尽可能不存在死角。循环流畅的意义在于管网中未被用户使用的水必须能够及时流动和经过管网消毒系统回流至净水水箱,而不是在某段管道中长时间停留,否则极易造成管网二次污染、滋生细菌。 4.管网水循环消毒设备 管道分质供水必须做到“打开龙头即能生饮”。除了要做到优质饮用水设备出口水质达标外,确保饮用净水在经过管网长距离输送后到用户用水点仍然能随时生饮是分质供水工程的难点之一。为此,有必要在管网上设置管网水定时循环消毒装置。此管网消毒装置不仅要有很强的瞬间杀菌能力,而且要有持续杀菌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管网水的卫生安全,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