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1 混凝土蜂窝、麻面
混凝土蜂窝是指骨料间有空隙而形成的蜂窝状窟窿,具体指混凝土表面缺浆、石子露出深度大于5mm,但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缺浆、起沙、粗糙,表面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露筋现象。
1.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不光滑、不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湿润不够;模板缝隙过大,造成模板漏浆。
(2)混凝土没按配合比准确投料(浆少、石多);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搅拌不均匀,浇筑时造成有些部位石子多而浆少。
(3)混凝土没分层下料浇筑;下料自由倾落高度过大,造成骨料分离。
(4)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质量差,造成漏振或过振。
(5)混凝土浇筑完后没有很好进行养护。
1.2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缝隙,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保证模板缝隙严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钢模板要清除干净表面灰浆等脏物,并刷好脱模剂。
(2)混凝土要严格按照配合比准确投料(即每盘拌合料中水泥、砂石料、水、外加剂等计量要准确),且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塌落度及搅拌时间。
(3)混凝土要分层下料浇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采取增加滑槽、溜筒等方法下料,防止骨料分离。
(4)混凝土采用插入振捣器时,每一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振捣器要快插慢拔,待出现泛浆后,混凝土不下沉即可停止振捣。
(5)混凝土浇筑完12h后,可采用铺盖草袋及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为14~28d。
1.3处理方法
(1)蜂窝:将松动的石子凿除,用冲毛机冲洗后,然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使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麻面:将出现麻面的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或冲毛机冲洗,用1:1或1:2水泥砂浆抹面、压光。修补完后要适时浇水养护。
2 混凝土孔洞
混凝土孔洞是指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的较大空隙。
2.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塌落度过小。
(2)混凝土构件内的钢筋密集,石子粒径大。
(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过多,超过了振捣器的振捣半径。
(4)混凝土投料前,砂石料中含泥块等杂物未清理干净。
2.2预防措施
(1)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水灰比、塌落度等。
(2)混凝土拌和物的石子粒径要根据混凝土结构及配筋情况合理选用;对于配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应选用较小粒径的石子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3)混凝土要分层下料浇筑,浇筑分层厚度要控制好,不能超过振捣器的振捣半径,且要保证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0mm,使上下层结合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