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隆重发行
隆重推出生命之歌——青花梅瓶 献礼60华诞
200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迎来了祖国60华诞。在普天同庆的日子,中国陶瓷业再一次见证了这一辉煌的时刻。景德镇著名工艺大师领军全国近百位顶级文物专家和工艺学家精心研究制作,大手笔复活了珍贵国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为祖国60华诞,献上一份珍贵美丽的厚礼,同时也为中国陶瓷业树起了新的丰碑!
选择“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献礼60华诞,并非偶然,因其具有时代与历史聚焦的双重意义。它预表了“广纳贤才,人才辈出,祖国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堪称盛世之作。
南京博物馆苦心积虑、费尽周折
抱回“10亿元人民币不卖”的青花图梅瓶
2005年11月号称“10亿元人民币也不卖”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在南京博物院一展出,就引起全场观看者的掌声与欢呼声。百年不遇的稀世珍宝,可以一睹它的芳容,有位老专家激动地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好运气,能亲眼见到青花梅瓶国宝,此生无憾了。”人们还没来得及仔细观摩,10分钟后就被工作人员重新收回秘密库房,可见此宝之珍贵稀有。短暂的亮相,却成了人们心中永远仰慕的艺术品,恐怕只有这青花梅瓶才有这魅力所在。
由于“青花梅瓶”造型优雅,工艺精致,是当年被盗文物之一。它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亭亭玉立的矗立在博物馆中,霸气十足,优雅超群。梅瓶上画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及梅花、竹子、松树、芭蕉、山石等纹样,错落有致,形象生动。
据说有位国宝捐献者名叫陈新民,他生于1963年,一生酷爱文物收藏和研究,解放后陈新民在夫子庙贡院西街开了个古玩店而乐在其中。195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被盗文物“青花梅瓶”出现。于是他通过文物中间商的介绍,百般周折,最终找到了梅瓶的下落。为了保护这绝世珍品,他不惜倾家荡产凑了10根金条,3根给了中间商,7根给了那个文物持有者,换回了这件元末明初的“青花梅瓶”。 这么好的宝贝,据为己有,心理非常高兴,于是宝贝在陈家珍藏了整整2年,陈先生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后来碰上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征集文物,陈新民心虽不舍,但为了宝物不再流失,让更多的人瞻仰它的尊荣,他主动把国宝无偿捐赠出来,南京博物馆从此就有了青花梅瓶镇馆之宝。
一次见证了这一辉煌的时刻。景德镇著名工艺大师领军全国近百位顶级文物专家和工艺学家精心研究制作,大手笔复活了珍贵国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为祖国60华诞,献上一份珍贵美丽的厚礼,同时也为中国陶瓷业树起了新的丰碑!
选择“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献礼60华诞,并非偶然,因其具有时代与历史聚焦的双重意义。它预表了“广纳贤才,人才辈出,祖国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堪称盛世之作。
烧制工艺难上加难 复制产品远比创造产品难
在全世界瞩目的新中国60年国庆来临之际,耗时6年的大工程终于圆满完成.“萧何月下追韩信”还是罕见的窑藏出土元青花精品。高仿元青花瓷的要求极为严格,复制一个产品远比创造一个产品难上几十倍.
高仿元青花瓷的要求极为严格,对瓷土、进口青料、釉面光洁度、造型精确度、画风甚至器物烧成后的尺寸、厚薄、重量等都要求与原品没有一丝差别,难度极大!烧制工艺更加艰难,手工制坯、手工绘画、柴窑烧制,前后经过成坯入匣、钵入窑、点火控温、比照镜子等数百道复杂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要打碎报废,每件成品背后都有牺牲1000件残品,可称得上是千窑难得一宝!
元青花人物瓷器型胎体厚重雄浑,瓷胎洁白如玉,釉色青白相映,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具有层层立体感,在白润的瓷胎上展现了中国国画的水墨意境,釉面光滑平润,晶莹剔透,幽静淡雅,具有高度艺术魅力,无论是精妙的构图、丰富的纹饰、精湛的笔法、生动传神的纹样形象或是幽靓的色泽和如玉的瓷质,成品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原品的艺术水平,堪称古今青花极品,值得传世珍藏!
青花梅瓶是中华仿古瓷第一人黄云鹏大师67岁的藏身力作!
了解元青花,仿造元青花
黄云鹏大师被尊为“中华仿古瓷第一人”,他一生热衷于青花事业。他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他能够认识元青花,另一个是能够仿造。国内众多专家中黄云鹏是一个既能够辨认元青花,又能亲自动手仿造元青花的能人,水平看成了得。
很多元青花作品标明仿品,卖价有时仍超过古董,很多古瓷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单位珍藏。他对青花潜心研究,执著追求。配料、治胎、烧制、着色,他样样精通。黄云鹏在仿古瓷、艺术瓷及古瓷鉴定领域的造诣闻名全球,已留下很多佳话:1997年,黄云鹏一件“仿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扁瓶”在日本的拍卖会上被作为明永乐真品拍卖,若干顶级陶瓷专家鉴定却没发现任何破绽;后惊动日本政界,集日本全国陶瓷鉴定专家之力,才鉴定出是黄云鹏仿品,水准之高足以“乱真”。该藏品最终被日本前首相乔本龙太郎以45万日元珍藏,被日本产经新闻社誉为“世间瑰宝”。
传奇优雅的青花梅瓶 镇馆之宝 一级文物
盖世绝伦的中华国瓷——“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是全球仅有的八大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国家一级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可替代。青花梅瓶因其立意高远、题材新颖,造型独特、大师联袂打造等特点,堪称瓷器史上又一完美杰作,同时也将成为60华诞青花瓷中的主角。
经历了风云传奇的梅瓶,最终归回南京博物馆,被尊为镇馆之宝。它优雅中流露霸气、傲骨中流露婉约,它被堪称为青花史上,耗资最大、专家最多、工艺精确、绘画传神、故事最完整的巅峰之作。
1950年南京江宁观音山明沐英墓出土,通高44.1厘米。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及梅、竹、松、芭蕉、山石等纹样,象征"富贵,荣誉、长寿、健康".;下部绘有宝莲纹,象征“身份尊贵、帝王之气”。
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瓶腹所绘人物的生动传神、历历在目: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急、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梢公持桨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再现。瓷瓶以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而称奇,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梅瓶美称的由来:
梅瓶,顾名思义,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之际,称为“经瓶”,是古代一种盛酒用具;梅瓶因瓶体修长,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它以小口、短颈、丰肩、长胫,上部丰满、下部颀长的造型在瓷器中独具一格,是其他瓷器不比拟的奇特造型。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怡然自得的琴棋书画,吐露才情。
梅瓶寓意象征:
为人处世:与人之交,言而有信 ;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家庭兴旺:平平安安,财源广近
居家摆设:身份尊贵、地位显赫
60年大庆:蒸蒸日上 繁荣昌盛
再造元青花梅瓶艺术水平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宝原品
工艺继承与发展
当年,南京博物馆的青花梅瓷仅此一尊,现在却经历数年,成为无价之宝,复活珍品,发行量有限,日后必会卖出天价。
当年10根金条,能买回3套四合院,如今黄金虽然一路飙升,却仍然难望艺术品中瓷器的后尘,而作为瓷器中佳品的青花瓷,更是在投资中独领风骚。青花瓷在远古时期,经常会有真品破损,寻不到下落的情况,复活品恰好弥补了人们收藏不到真品的遗憾。复活珍品在继承原品原貌的同时,又在手绘、工艺等方面,发展求新。工艺精湛唯美,艺术价值更高;大师云集,集中了数年的智慧与结晶,赋予青花瓷最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今天的复活,是对青花梅瓶的一种净化与提升,是对历史文物的一种唤醒与尊敬,大师摒弃瑕疵,追求完美。每一个成品的背后都有1000只被打碎的残缺品,可见每件成品都来之不易,价值连城,不可替代。作品的形、神皆具古瓷风貌,成为各国收藏大家梦寐以求的珍宝,让中外藏家赞叹不已。若不是祖国60年华诞大典,很难有机会收藏此珍宝。
全世界仅发行600尊,每套仅售 23900元/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