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色天香-牡丹
牡丹,是神州大地特有的传统名花。属毛茛科落叶灌木,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植株挺秀,羽状复叶,花大如碗,瓣质似绸。当盛开时,红的艳艳似火,黄的灿灿若金,白的皑皑胜雪,黑的漆漆如墨,能喷发悠悠清香。不论色、姿、香、韵都具有艳冠群芳、难与伦比的魅力。故历来被誉为“国色天香”、“万花一品”。每逢春日,万人空巷,争先观赏,如痴如醉。唐代诗人对长安古都出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热闹景象,就曾作过生动的描绘。时至当今,牡丹在众人的心目中,一直是“和平幸福,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蕴含着极高的文化品位。古今诗文歌画,浩如烟海。民间服饰和被面也绣印牡丹的花样,更有许多结婚人士用牡丹作为新娘捧花。真可谓春染千载,感人万代,男女老少人见人爱。
自80年代以来,牡丹进一步展现前程似锦的绰约风采。我国栽培牡丹的面积在全世界独居榜首,共拥有品种830多个,种质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牡丹之乡”的洛阳、菏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旅游圣地。牡丹产品远销到30多个国家。现今美、英、日、意等均从我国引进新的良种。1992年国际花卉博览会在法国举行,我国送展的牡丹获得了金奖。在国际交往中,牡丹花成了“友好使者”,做到“一花招来百业兴”。牡丹的根部“丹皮”为不可缺少的中药,其花瓣又是保健和美容的原料,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北方有些花农由衷地唱道:“金花好,银花妙,牡丹呱呱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英才。牡丹原产于西北高原,陕甘宁盆地一带,习性宜冷畏热,喜燥恶湿。但经过人为的努力,牡丹的栽培已由10多个省市扩展到20多个省市,并且还逐渐跨过江南。上海、杭州、常熟等地均已建立了牡丹园。清乾隆年间移到广东乐昌的牡丹至今仍可岁岁绽花。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应用花期调控技术,每年约有10多万株牡丹在大年初一笑脸迎春,让岭南人分享到这种北方花卉的天然风貌和艺术之美。
国花是国家形象的表现。前段时期,许多有识之士曾提议评选国家,不少人认为在百花之中,牡丹最能体现今天开放改革,实现现代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只有它才能表现中国泱泱大国的风范。据闻1959年秋天,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视察时曾经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宝,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对牡丹赞誉有加。但亦有人认为梅花、兰花、菊花较为适宜。至今仍在商讨之中,预料不久的将来,必将有个圆满的答案。
牡丹又名富贵花,原产我国西北部。喜背风、半阴环境,耐寒,耐旱,忌炎热多湿,要求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干热的气候生长不良,夏、秋季雨水过多发生叶片早落、早开花现象。
繁殖
主要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在秋季将四五年生的大丛牡丹整株挖出,阴景2-3天后分栽。播种,8月采种,采后即播,或湿沙贮藏,翌春播种。
栽培
9-10月栽植时,要选择肥沃、疏松土壤,栽前根部适当修剪,去除病根和断根,根颈的栽植深度与土面齐平。春、秋干旱季节需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需施肥3-4次,花前增施1次磷钾肥。及时修剪整形,根据牡丹的生长势,做好除芽和疏蕾工作,保证花大色艳。
病虫害
主要发生褐斑病、炭疽病和根瘤线虫病,每半月喷洒1次波尔多液;用灭虫威埋在牡丹根部周围防治根瘤线虫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应用
牡丹花色富丽,花形多变,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宜点缀于古典园林和风景名胜区,也适合居民院和阳台盆栽观赏。牡丹还可作切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