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没有一些发达国家起步的早,但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当下的市场可以说是非常发达了。但是,市场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动消费者的整体理性升高,中国消费者在整体理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许多朋友挑选、购买商品时容易被广告、厂商夸大的概念所蒙蔽,这些商品,当然也包括汽车。中国消费者的这种"弱点",被很多经销商或者厂商所利用,他们自己"发明、创造"了一些检测汽车好坏的方法,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在向消费者灌输错误的汽车检测常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栗子"。
1、车子结不结实,大家一起来踩踩?
一些大家熟知的品牌,比如大众、本田,他们的经销商就曾经让自己的十几个销售员站在四个车门上,使劲晃悠,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车辆十分的结实可靠。可悲的是,一些吃瓜群众看到这种"检测"连连叫好,甚至还有主动找销售员订车的。
这个"检测"的问题在于,这些销售员踩在车门上,其实考验的是悬挂的支撑能力和车门合页铰链的强度,这种检测方法,也只能说明车门的刚性和铰链的支撑性是否合格,并不能反映车辆的结实度。真正能够体现车辆是否结实的,应该是符合正规检测标准的汽车碰撞测试结果,比如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对于经销商组织的这种站在车门上的"表演",大家看看就散了吧,几乎没有任何参照价值。
2、车子硬不硬,抡起大锤砸一砸?
为了展示自家车"皮实肉厚"的特质,一些经销商直接让群众拿棍子或者其他重物捶打,当然,这些部分,都是指定的。这种伎俩还是容易识破的,比如要求砸其他部位,例如后玻璃等。
一般来说,这些指定的玻璃或者位置都是动过手脚的,基本都不是原车的,而是特制的,主办方也可以确定一定砸不坏。但是我们知道,汽车的外饰基本都是钢制压件或者塑料制成的,其实稍微用点力,都能砸下去,几百万的豪车也不例外。除了第一个例子中提到的汽车碰撞检测,汽车的安全性和结实度还要看整车的结构和安全性配置,显然这些东西并不是靠砸来检验的。
再者,倘若如某些经销商说的那样,玻璃怎么敲都不碎,那么当车辆出现极端情况,比如落水或者其他事故,车窗玻璃、车门都无法敲破,救援还怎么实施呢?只能在车里等死。所以仔细想想,这种检测方式连基本常识都不符,更别说能体现出什么检测价值。
3、一言不合就拔河,动力好的就能赢?
现在在网上搜,还能搜到很多哈弗H9和各种越野车拔河的短视频,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大家的一些恶趣味,直到我发现身边的一些人竟然深信不疑,甚至某些品牌的活动中也用两辆轿车产品来拔河,以此验证己方产品的动力性能,其实,和上述两个一样,这也是一个没有参考意义的测试,看看、笑笑就行了。
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拔河项目,考验的不仅仅时动力,和车重、轮胎的抓地力以及先发优势等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动力参数相近的两辆车,后两项稍稍的区别,就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比如,哈弗H9和普拉多3.5L车型拔河,很多情况下哈弗H9都能赢,但是普拉多的动力真的比H9要好吗?
4、拉得动火车、飞机的车它的动力就一定强吗?
众所周知,一些车企为了表现自己的车动力强劲,会让车表演拉动火车或者飞机。像大众用捷达拉过火车,保时捷用卡宴拉过飞机。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汽车的动力。但是有一定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拉动火车飞机在主要是克服它自身的摩擦力。而在地面较为光滑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整体并不会太大。所以难的是火车飞机有一个较大的加速度而非使得它们动起来。因此这种测试看着厉害,其参考意义并不大。
以上所说的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碰到的一些作秀式的展现汽车性能的方式。但这些方式虽说噱头很足,但并不能很客观的体现出车辆的真实性能,它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对于这些活动,我们大可以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