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史料记载,湖北制造湖北银元时,其形制、尺寸、文字,以及改“广东省”为“湖北省”名称之事,均事先已报批同意。后来也是一直按此规定组织湖北银币的铸造。湖北在试铸“大清银币”之前,从未有变化。即便是铸造“大清银币”时,其形制、图案花纹、文字甚至外文等,也均是按章办事,反复议定,均有历史文献可查。
以上有关情况,史料记载十分详细,可从光绪三十年八月十六日“湖北广总督张之洞片:湖北试铸一两重银元”和光绪三十年八月二十九日“张之洞片:再陈湖北试铸一两重银元之理由”等奏折中,清楚了解,这里不必再来重复,也就是说,这种“光绪三十年为限于本省流通而铸造之银元”之说,也不说自破,很难成立。
1903年黑龙江省造光绪------价格:RMB4,960,000----日期:2017-08-19
户部光绪宝库平一两金质样------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6-04-04
清“湖北省造光绪宝”五十两----价格:RMB3,790,000----日期:2016-09-10
户部光绪宝库平一两金质样------价格:RMB5,990,000----日期:2017-02-04
清“湖北省造光绪宝”五十两----价格:RMB5,870,000----日期:2017-06-08
近几年湖北造光绪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1898年湖南省造光绪宝------价格:RMB5,350,000----日期:2016-05-28
1898年湖南省造光绪宝------价格:RMB2,270,000----日期:2017-10-27
湖北省造光绪宝当十圆珠龙英----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11-16
大清银币光绪宝广东省造库------价格:RMB3,390,000----日期:2017-02-09
湖北省造光绪宝----------------价格:RMB1,560,000----日期:2016-05-04
“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的
出现,可能事出有因也许,“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的出现,与张之洞发布的一个告示有某种关联。不过,这仅仅是一种推测而已,是否合乎逻辑,各自判断,只作参考。
在《张文襄公全集》中,刊有一篇《行用银元示》告示,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本省”二字,不符合湖北铸造银元的历史事实,与湖北地方的货币政策,格格不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从历史文献记载得知,张之洞大量制造和积极推广湖北银元之事,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只限于本省流通”,与此相反,同时还要尽力向外省推广行用。这是因为,湖北制造银元,利润丰厚。这样做,既能扩大张之洞本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而同时湖北又会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张之洞在湖北期间,湖北诸多钱币铸造事项,历史文献中大都有录载。然而,“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的出现,却充满矛盾和疑问,这是因为,在已获清批准制造的“行用银元”之上,再增加“本省”二字,而且还将其铸在原规定为外文版面的背面,显然改变了清廷户部原来的批文,事关重大,按照张之洞的办事常规和办事作风,张之洞一定有请示报告,或者有清廷的批文,历史文献中会有记载。但是,关于铸造有“本省”二字银元之事,无论是清廷文献,还是张之洞有关文献中,均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更查不出“因某种版式银元行使不畅,湖北银元局又改换另一种版式银元生产”的记载。这一现象,显然与当时湖北钱币制造的实际情况,甚至与张之洞的工作作风,明显背道而驰,实在令人费解。
“光绪二十年湖北初铸银元”之说,不说自破
如前所述,清代档案文献和史料记载,张之洞在光绪十九年筹备湖北铸造银元之初
,就不准备将湖北银元“只限于湖北本省流通”,而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开始铸造银元时,湖北就是按照清廷的批准,制造“湖北省造光绪元宝”,而并非“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
湖广总督张之洞光绪十九年(1893年)八月十九日“请准在鄂铸造银元”一奏折中,已十分明确地指出,湖北省开始铸造银元时,“大小轻重分两,及缴纳支发各款,各省行用章程”,就是“仿照(广东)成案办理,惟银元所铸广东字样改为湖北。”.
显然,湖北银元仅改“湖北”字样,并得到了清廷的同意,当然,其中没有加铸“本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