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兴起,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以王维和顾恺之为先驱,即兴创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们“替绘画开启了一种类似寄情寓兴的功能”。南宋的画家,一部分仍沿袭北宋大师的创作路径,以细腻的皴法表现壮阔的山川形势;另一部分转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是其代表。梅兰竹菊也是在南宋确立了在文人画题材中的地位。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启功行书文同诗镜心纸本--------价格:RMB1,270,000----日期:2017-05-04
文同款寻诗眺远立轴设色--------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6-03-25
文同款寻诗眺远立--------------价格:RMB5,570,000----日期:2016-08-20
文同墨竹立轴纸本--------------价格:RMB5,220,000----日期:2017-04-12
孙晓云文同诗扇面水墨----------价格:RMB5,830,000----日期:2017-08-04
近几年文同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文同款墨竹立轴----------------价格:RMB5,210,000----日期:2017-08-22
文同款晚霭图手卷--------------价格:RMB3,860,000----日期:2016-12-22
文同款寻诗眺远立轴设色--------价格:RMB5,740,000----日期:2016-09-27
孙晓云文同诗扇面水墨纸本------价格:RMB2,760,000----日期:2016-11-06
文同款墨竹立轴纸本------------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10-07
很多人对成语“胸有成竹”非常熟悉,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但记得这个成语出处的人估计不多。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叫文同,北宋梓州永泰县(今四川盐亭县永泰乡)人,著名画家、诗人。大名鼎鼎的苏轼是他的表弟,苏轼的弟弟苏辙是他的亲家,苏轼称赞他的诗、词、画、草书是“四绝”。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上海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上海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因他是文翁后裔,所以大家又称他为石室先生。不过,后人还是喜欢称他为文湖州,但他从没去过湖州(今浙江吴兴),只是晚年奉命出任湖州知州,没到任就去世了。他的墨竹画名扬天下,开创的文湖州竹派,是中国文人画的真正源头,如今有4幅墨竹画传世。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上海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6月6日晚,上海匡时春拍举槌,被定为一级文物的三件宋代书画《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及南宋《吕祖谦告身》、《司马伋告身》分别以8050万元和2875万元、2012.5万元成交。前者由刘益谦竞得,创造了本季春拍古代书画的拍卖纪录。
据上海匡时介绍,原藏于清宫的《四猎骑图》1922年被溥仪以赏赐溥杰名义盗运出宫。《司马伋告身》和《吕祖谦告身》则为首次面市,为史学界对宋代官制及其运行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手文献。《四猎骑图》曾于2010年嘉德春拍以7952万成交。
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洋州有篔簹谷,多竹林,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世有“湖州竹派”之称。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如李衎、赵孟頫等名家,皆湖州派之继承者,对后世影响极大。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