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7年宋代瓷器哥窑价格大全

时间:2017-12-19 05:42

  官窑和哥窑真品数百年来备受世人所珍视,珍如拱璧,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如今的拍卖市场上,官窑和哥窑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定窑和钧窑,几如凤毛麟角。然而,器物虽少,但一有面市便会引得藏家竞相追捧,其精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哥窑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上海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

  宋哥窑贯耳尊------------------价格:RMB3,610,000----日期:2016-01-26

  宋代哥窑葵花洗----------------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6-04-15

  宋哥窑直颈贯耳八棱瓶----------价格:RMB4,130,000----日期:2016-07-18

  哥窑三羊开泰尊----------------价格:RMB3,340,000----日期:2017-10-17

  宋代哥窑葵花洗----------------价格:RMB4,680,000----日期:2017-09-19

  近几年宋代瓷器哥窑市场成交的价格:

  宋哥窑黄釉洗------------------价格:RMB3,310,000----日期:2016-12-19

  哥窑三羊开泰尊----------------价格:RMB4,270,000----日期:2017-10-15

  哥窑菊花式洗------------------价格:RMB2,950,000----日期:2017-06-04

  宋哥窑黄釉洗------------------价格:RMB3,330,000----日期:2017-06-16

  哥窑菊花式洗------------------价格:RMB1,510,000----日期:2017-01-13

  金丝铁线的说法,并不是很久远的事,到了清代才有这样一说。《处州府志》中载:"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世。"当时对哥窑的记载说它这种细小的开片冠绝当世。哥窑的工艺,已经由原来的无法控制,到能够主动控制,这个过程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观的追求。

  金丝铁线实际上是陶瓷烧造中的一种缺陷美。在烧造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出窑以后,釉就会开裂。哥窑能够呈现金丝铁线,原因就是开片时间长。当它出窑冷却以后,过去直接放入炭黑水,现在直接放进墨汁里,拿出来以后,瓷器就形成大块的黑开片,非常清晰。很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了,气体进去以后,会氧化成黄色。金丝铁线因此而形成,它是时间造成的。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传世的“宋哥窑”与“宋官窑”一样,迄今未曾发现确切的窑址,既没有在文献《天工开物》记载的地区——浙江省龙泉县觅到遗址和残片,也不见于宋皇室陵寝的随葬品中。故至今还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我们只有偶尔在拍卖会上能一睹其风采。1992年国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拍出1000多万元港币,20多年前的这个价格可谓价值连城。如今的价值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