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元代时期的玉器手法是以粗犷为主,作品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与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更加具有神形兼备特点以及浓郁生活的气息,而且还出现了玉炉顶以及玉押印等新型的玉器。
元代时期的玉器纹饰继续延续了宋、辽、金时期的传统玉器题材,出现了大量的花鸟、花卉纹,春水玉与秋山玉也变得更加的贴近生活。春水玉逐渐的演变称为鹰击天鹅及芦雁荷藕图,秋山玉逐渐演变为福鹿图案,从此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雕刻手法主要以镂空雕、多层透雕为主,层次分明,技艺娴熟,具有超强的透视效果。元代玉器在其种类、纹饰以及雕琢技术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明代时期由于皇室尤为注重民间赏玉之风,所以令明朝的玉雕事业非常的繁荣,不论是出土玉器还是传世玉器价值都十分的可观。
明代时期玉器雕工粗犷而浑厚,表面上还具有超强的光泽,内层虽然不抛光,但是内外反差非常大。
明代早期的作品仍然继承了元代的简朴风格,而到了中晚期时期玉器的器皿逐渐增多,并且还出现了大批的金镶玉器皿,仿古玉器工艺也更加的成熟。
明代玉器的创新,更多表现在玉器世俗化倾向所导致的题材器类的丰富以及制作工艺的应时而变。明代出现了大量将民俗和故事性的内容融入玉雕题材、谐音隐喻、象征吉祥的玉器。而明代的琢玉工艺,虽然由于不注重细部的碾磨,被后人诟为“粗大明”,但它以“花下压花”为特征的镂雕工艺及以金玉宝石为原料的“金镶玉”工艺,均具有鲜活的个性与时代特征。
明代早期的“花下压花”镂雕工艺,几乎完全继承了元代多层镂雕工艺的衣钵,自然写实、复杂生动,中期以后却逐渐趋于格式化,演变成顶层主题纹饰与底层背景纹饰基本分离的“二层透雕法”。这种主题纹饰与背景纹饰的分离,致使明代中晚期镂雕的玉器纹饰趋于呆板而缺乏宋元玉器的气韵。(欣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