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邮票大全拍卖 展览 赏析 市场价值

名称:晚清民国邮票大全拍卖 展览 赏析 市场价值

供应商:香港正大集团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88880000.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平型关路18号和源大楼5楼

手机:15102168063

联系人:陈熠宏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3189231

更新时间:2014-04-29

发布者IP:117.143.192.50

详细说明

  邮票(Postage stamp)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邮票是邮件的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证明,发送者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费用。邮票的发行由国家或地区管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主权的象征。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

  清代邮票指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和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从1878年发行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为止,清政府先后以"大清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和"大清邮政"等铭记,共发行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欠资邮票、快信邮票以及加盖改值邮票、限西藏贴用邮票共计31套175枚。

  中国第一枚 邮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 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

  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公元 1878年7月)开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共三种,图案是一条五爪大龙,它在清代

  据了解,“红印花小壹圆”是清代国家邮政于1897年发行的加盖改值邮票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套以税票加盖使用的邮票。此票原票印刷精致、颜色鲜艳,红印花小壹圆邮票因加盖字体欠妥,仅加盖50枚,特殊的印刷背景,极少的发行数量,使其在民国伊始就已是中外集邮家追求的目标。

  据了解“红印花小壹圆”流传于世仅33枚,其中中国邮票博物馆内仅藏有两枚。

  大龙邮票

  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国徽的性质。这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1888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台湾邮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但这里所说的邮票与现 在的意义不同。在中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中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1896年决定开办大清邮政。1897年初,清政府决定将海关兼办邮政时期发行的邮票和清代红色印花税票加字改值暂作邮票使用。同年8月,大清邮政首次正式发行成套普通邮票,全套共12种,图案为蟠龙、鲤鱼、飞雁,面值最低为半分,最高为5元。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暂将大清邮政1901年第三次发行的无水印蟠龙、鲤鱼、飞雁图邮票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全套15种),于1912年3月起陆续发行。同年 11月又发行主图为孙中山像的“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和主图为袁世凯像的“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各一套,每套各有12种。两套邮票面值相同,最低1分,最高5元。1913年5月,发行中华民国第一套普通邮票,图案有三种:面值半分至10分的为帆船图,15~50分的为农民收稻图,1~10元的为北京国子监大成门牌楼(通称“宫门”)图。从1878年开始有中国邮票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发行邮票400余套,2000多种。1930年,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设立了邮政总局,发行“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已发现三种,面值为1分、3分、8分,这是现知中国人民革命政权最早发行的邮票。中国人民革命政权发行邮票分三个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行邮票的单位有175个,发行了2200多种邮票。

  1949年10月8日发行了第一套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8日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即“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全套4种。自此至1984年底,共发行各种邮票 502套(包括加盖“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的中华邮政邮票10套),2091种,小型张33张,小本票11本。邮票面值从半分到20元共30余种,其中以4分、8分的发行量最多。

  中国的十二生肖邮票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记年。中国自1980年起发行第1轮生肖邮票,每套一枚。1992年起发行第2轮生肖邮票,每套2枚。2004年起发行第3轮生肖邮票,采取每套一枚,并同时发行生肖小本票。

  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于1980年2月15日发行,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一套“猴票”。从此,生肖文化也随着这些邮票的发行而进一步在世界上绽放异彩。

  中国邮票上的奥运会

  邮电部于一九八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发行《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一周年纪念》纪念邮票,一套五枚,其图案分别是:射击、体操、跳水、排球和射箭。

  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一周年纪念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是一九八0年二月十三日在美国纽约州普莱西德湖举办。中国代表团二十八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速滑、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的十八个单项比赛。邮电部于一九八0年二月十三日发行了《第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一套四枚,图案分别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速滑、花样滑冰和滑雪。

  邮票有很多种。只是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邮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用途 ,可分类归纳为:

  普通邮票:

  普通邮票既是最古老又是最为常见的邮票种类。购买普通邮票是交纳邮费的一种方式。普通邮票面值齐全,发行量大,票幅较小,图案比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种。

  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是为某一事件或场合特别发行的邮票。秘鲁在1871年暨其第一条利马和卡亚俄之间的条路开通之际发行了世界第一枚纪念邮票,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许多国家将纪念邮票作为自我广告的一种形式。特别是一些小国家,其纪念邮票成为自身财政来源之一(但是有时也可能存在着宣传目的,例如德国第一枚纪念邮票就是在纳粹时代出现的。)纪念邮票主要面向的是收藏者,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用到信封上面。所以比起长期邮票,罕见附有纪念邮票的信件。纪念邮票通常票幅比较大,设计印刷精致,图案丰富,不允许重印,有特定的发售期限。

  特种邮票:

  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

  福利邮票:

  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分为两部分,一是邮资本身,二是附捐金额。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行的1便士邮票,其售价比邮票面值高12倍,多余的金额即用于捐赠。

  航空邮票:

  航空邮票适用于空运邮件,因此也被称作“空运邮票”。但它们只能用于空运邮件,普通邮递是不能使用航空邮票的。自20世纪中期起,空运邮件成为邮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发行自己的航空邮票。票面图案通常为气球、鸽子或飞机等。德国和瑞士在1912年就引入了第一枚航空邮票。奥地利则是在一战时1918年3月30日发行第一枚航空邮票。大部分欧洲国家在二战之后废除了航空邮票。现 在普通邮票已可用于空运邮件。

  欠资邮票 :

  在很多国家存在着欠资邮票,它们用作计算邮寄欠资。工作人员在邮件寄出之前会给邮费投入不足的信件贴上邮资邮票,并且会在邮件交付的时候结清。欠资邮票不能作为邮资预付的凭证,邮局也不销售。

  世界最早的邮票出现在1859年,出现于法国。奥地利在1894年发行了第一枚邮资欠票。直到2002年引入欧元时被废除。德国从没有过欠资邮票。只有当时享有邮政主权的巴登和巴伐利亚在1862到1870年发行过欠资邮票。瑞士在1878年到1938年间发行过欠资邮票。列支敦士登在1920年与奥地利分开邮政之前一直有用奥地利的欠资邮票。在之后它先是发行奥地利货币欠资邮票,再在1940年转成瑞士货币的。中国最早的欠资邮票发行于1904年4月1日,1956年停用旧币后就再无发行。

  电子邮票:

  根据邮资大小,由自动贩卖机打印不同面值所出售的邮票,又称自动化邮票。这种邮票无齿孔,无背胶,有的上下两边各有两个半圆形凹槽。1981年德国发行了首套电子邮票,面值可根据需要分档选择(1芬尼到999芬尼)。

  信销票与盖销票:

  盖过邮戳的邮票按其状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信销票和盖销票。信销票指的是实际寄过信,作为邮资使用过的邮票,也称实销票。盖销票又称特销票,是邮局已表示作为邮资使用过,专为集邮人士提供的邮票。这种邮票比新票略便宜,邮票上邮戳痕迹鲜明清晰,有背胶的保持原胶。

  快递专用邮票:

  专门用来邮寄快信,于1955年在美国首度发行。

  挂号邮票:

  专供在挂号邮件上贴用的邮票。

  军用邮票

  供现役军人或军事机关减免邮寄费用的专用邮票。世界上最早的军用邮票于1879年发行,发行国是奥匈帝国。

  包裹邮票

  供寄送包裹贴用的专门邮票,又称包裹印纸。一般不单独出售,只可在寄送包裹付款时由邮局人员将其贴于包裹上并加盖。世界上最早的包裹邮票发行于1879年的比利时。

  电报邮票

  在发电报时使用,非常罕见。

  报纸邮票

  专供邮寄报纸和杂志。最早于1852年发行于奥地利。

  汇兑邮票

  供汇兑的专用邮票,又称汇兑印纸,采用飘汇方式办理邮政汇兑业务时,贴在汇票及其核对收据上的汇款金额凭证。有面值,不能作为邮寄邮件的凭证,最早的汇兑邮票发行于1884年的荷兰。

  试印票

  在邮票正式印刷前,邮局会为了检查效果而先以邮票样式印刷一些样张,是为试印票。

  发光邮票

  这种邮票因为涂抹了特殊材质,可在暗室内发光。根据发光物质的种类又可细分为荧光邮票和磷光邮票。

  加盖邮票

  在原有邮票上加盖文字以变更面额而产生的新邮票就是加字改值邮票。这种邮票的出现多是因为政权轮替与物价暴涨,让邮政部门无法跟上变化导致。

  保养常识

  第一,收藏邮票一定要使用干燥的小护邮袋,或者是干燥的小玻璃瓶,或者是干燥的集邮册,一般而言,集邮册和护邮袋比较常用。

  第二,一定要重视邮票存放的的环境。不管是用集邮册还是用护邮袋收藏邮票,首先不能长期处于日光照射之下,否则可能引发邮票变色;其次,不能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因为邮票是纸质的,有比较强的吸水力,很容易发生霉变。所以最好将邮票收藏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配合放一些干燥剂。

  第三,如果是选择集邮册收藏邮票的,还要注意集邮册摆设方法,千万不能够水平摆放,这样时间一长,册子内的邮票会被书的重量挤压地出现痕迹,因此,集邮册的摆法应该像图书馆内的书一样,站立并列存放,不能让它东倒西歪,册子与册子之间也不宜太多紧密,留出一些空隙。

  第四,平常观赏或者移动邮票时一定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要用专门的小镊子夹取,因为手指上的往往会有油性的分泌物,可能会在邮票上留下指纹,时间一长,痕迹会显现出来,从而会破坏邮票的品相。

  第五,如果不小心用手接触了邮票,从而使邮票上出现了指纹或者油印痕迹,那么就用脱脂的棉花棒蘸少许汽油或酒精轻轻擦拭,需要注意的是,擦一下换一个棉球,这是为了防止把棉球本身沾上的油迹再粘到邮票上,当痕迹差不多擦干净了,用清水洗漂洗一下,最后把它放在吸水性好的纸张上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