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胭脂红盖碗

名称:清代胭脂红盖碗

供应商:香港正大国际拍卖公司

价格:1500000.00元/套

最小起订量:1/套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平型关路18号和源大楼5楼

手机:15802158242

联系人:皮旭东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2713830

更新时间:2014-04-29

发布者IP:180.173.28.213

详细说明

  胭脂红瓷器历史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

  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红不同于以

  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

  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这种将金熔

  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

  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

  红则被称为“洋红”。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较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胭脂红在该时期。

  2 如何鉴定胭脂红瓷器?

  从大体上说,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识等各方面入手。

  器型方面,赝品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以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代有变迁。如清雍正时所仿明宣德青花玉壶春瓶,虽然制作精工,但其余姑置勿论,仅造型一项的微妙差异亦可略见端倪。除整体风格外,对于不同器物,还要从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瓷器内部等各个局部加以观察,看看各时代有何异同。若能经常把玩和测量古瓷的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十分有利。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拟或工艺技术,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较宣青的效果,但因钴料不同,就无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又如成化斗彩文饰中“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画人物衣纹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着单衣。这些微妙的时代特点,往往为后世仿造者所忽略。至于施彩工艺的演变,如成化斗彩中独具的姹紫色和不施黑彩(用黑彩勾勒轮廓线最早不应早于正德);明代及清初红彩均为深枣皮红色;明代绿彩多显黄绿色;粉彩是于康熙中晚期才出现的;此类知识必须具备。另外,纹饰图案所表现的画风和笔法,也特别值得注意。如后仿清前期珐琅彩、粉彩、五彩、斗彩等器物,运笔常显拘谨、幼稚、生疏、滞断,或图案层次不清,无生动感还有的纹饰过于细腻,亦足以引起我们的怀疑。

  胭脂红粉彩盖碗 规格口径;10.7CM 高;9CM 起拍价格;150万

  胎质轻薄,胎面刻花纹,线条精细优美。釉色清晰亮丽 釉面能呈现蛤蜊光器型规整成套,杯口约见2.2CM冲线,杯身釉色美观而具有古朴味道,包浆自然,工艺精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