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幻想靠收藏“一夜暴富”
观复博物馆馆长、收藏泰斗马未都现身成都,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一场关于“盛世收藏”的艺术鉴赏论坛。
马未都从收藏及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 “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认为这几次大的“盛世”最大特点就是物质富足,百姓的文化需求在上升。
在论坛上,马未都对与会投资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一轮收藏盛世尤其是大众收藏已经来临,注重乐趣成为一条重要的标准。在论坛期间,成都华润集中推出了七大优质大宗资产,引来现场投资人关注。
“周末清晨,古玩市场人头攒动,大家都在埋头淘宝贝,这就是中国现在的一个收藏现象。”回顾身边的收藏现状,马未都认为,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注重曾经灿烂的文明。衣食无忧的人们纷纷转而关注精神需求,新的一轮“收藏热”已然形成。
按马未都统计,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五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每一个普通收藏者都可以感受到收藏带来的愉悦。”
收藏热的形成有哪些特征呢?马未都分析,首先是官方的提倡和默许,其次是关于文物的出版物集中出现,第三是摹古之风盛行,最后是文物收集市场的繁荣,“粗略估计,目前中国有超过七千万收藏爱好者。”
从为收藏做准备的角度来讲,马未都认为藏友们应“理论先行”,修炼自己的历史、文化内功,并且“广交好的藏友”,利用展览、拍卖的机会多去接触实物、仔细观察。
谈到乐趣,马未都反复强调兴趣和乐趣本身的重要性。“在这个行业里,你有多少钱就跟没钱一样。”文物收藏正从小众化变为大众化,“别老想着撞着一个好东西发一笔财。这是生活的一个乐趣,买这个东西获得经济上的好处,那是你的运气,不应该是你的追求。”
除了对中国古文物的收藏,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将触角伸向海外市场。当地时间11月4日晚,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举行。备受瞩目的梵高静物油画《雏菊和罂粟花》以6176.5万美元(相当于3.77亿人民币)成交。该作品的买家正是华谊兄弟老总王中军。
提到此事,马未都透露:“我给中军发了短信,恭喜他。我们这个时代有放开眼界的能力,过去你想买梵高,不是门儿都没有吗?今天有这个能力,从我这个角度看,花这样大的一个价钱去买梵高,是好事。”
二,涉足收藏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收藏什么时候都不晚,就跟结婚一样,不能说好姑娘被娶走了,就不结婚了。”
“别老想着撞着一个好东西发一笔财。这是生活的一个乐趣,买这个东西获得经济上的好处,那是你的运气,不应该是你的追求。”
寒风夹裹着淅沥的小雨,锦江宾馆四川厅内却热闹无比,古玩收藏界泰斗马未都妙语连珠,台下听众不时鼓掌欢呼。
马未都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一轮收藏盛世尤其是大众收藏已经来临,注重乐趣成为一条重要的标准。
“我们历史上有多次盛世,都会创造出灿烂的文化。”马未都讲座开始,谈起了文化与收藏的关系。他说,从古至今保留下来的文字,可能是经过筛选的,总有缺憾之处,而保留的文物却可以反映当时的文化状态。
随后,马未都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盛世,包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北宋晚期、明代后期以及乾隆盛世。他表示,收藏需要了解一些历史,随后他向听众展示了近些年部分高价成交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图片及背后的一些故事。
随着收藏热兴起,不少古玩价格一路飞涨
马未都说,但收藏事先要做一些理论准备,别什么都不明白就冲上去。与以前相比,现在学习收藏的途径非常多,不仅有很多相关书籍,同时各大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展览也很多,再比如拍卖公司的预展也是藏家学习知识的途径。
马未都说,除了当前传统的收藏门类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古玩的价格不是那么贵,加上一些民俗的东西也值得收藏,比如手机从古董大砖头到翻盖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研究这个历史也是有意思的。
和所有的投资领域一样,很多投资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进入,往往最后得不偿失。马未都建议,所有的收藏人都要针对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收藏是一种乐趣,倾囊而出会将乐趣变为负担。
谈到乐趣,马未都反复强调兴趣和乐趣本身的重要性。“在这个行业里,你有多少钱就跟没钱一样。”文物收藏正从小众化变为大众化“别老想着撞着一个好东西发一笔财。这是生活的一个乐趣,买这个东西获得经济上的好处,那是你的运气,不应该是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