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瓷器
-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
公司区域:上海
“蓝釉堆白”和“反青花”相似。乍一看,它们几乎一样,所以很容易混淆。从名字可以看出釉堆是白的,即先用白瓷泥在成品瓷胎上堆砌想要的纹饰,然后用小刀雕刻纹饰的细节,如龙麟、冯玉等。然后,将氧化钴材料均匀地涂在装饰图案之外的地方。高温烧制后,视觉效果类似于防蓝防白,但实际上绘画和塑料有很大的区别。蓝釉白也是元代诞生的品种,传世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其中的是扬州博物馆收藏的蓝釉堆白龙梅瓶。这个梅瓶很有传奇彩。仓库里很多年都没人注意它。后来被研究发现。现已成为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两个类似的白龙梅瓶,一个在北京颐和园,另一个在吉美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也有类似的蓝釉白龙盘。想必这种品种在元代应该是相当珍贵的,只有宫廷贵族才享用,所以主要以龙纹装饰代代相传。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雍正时期瓷器的鉴定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经高温熔融形成的瓷器釉质呈现一种玻璃态均质体状态。其内部结构自诞生之日起就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自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转变,就是釉子的“老化现象”。老化程度不断加深,较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做旧对釉子表面会有损伤,对釉子的内部结构影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