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康熙瓷器底款鉴定证书

名称:卢湾康熙瓷器底款鉴定证书

供应商:中国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19564183623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6421376

更新时间:2023-07-14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公司行业:古董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种类:瓷器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公司区域:上海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咸丰、宣统时期瓷器的鉴定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几乎看不到兰紫斑了。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组成的窑变红釉。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经高温熔融形成的瓷器釉质呈现一种玻璃态均质体状态。其内部结构自诞生之日起就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自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转变,就是釉子的“老化现象”。老化程度不断加深,较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做旧对釉子表面会有损伤,对釉子的内部结构影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