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品牌:观赋艺术品
-
公司行业:古董拍卖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玉器
-
公司区域:上海
-
适用范围:全国
:对于一件古玩来说,鉴定是收藏的前提,不懂鉴定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收藏家。具体到玉器来说,要鉴定古玉,首先要认识它的纹饰,掌握了各个时期纹饰变化的特征,就对“断代”的把握有了相当大的准确性。因为纹饰是雕琢在玉器上的一种时代符号,不论哪个朝代的纹饰,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对一件玉器的纹饰了一定的判断后,就需要考虑以下4个主题:玉质好不好、琢工精不精,沁美不美、底子平不平。古玉鉴定,都应该围绕这4个要点进行。好玉质就是指玉石本身结构精密,质地温润、细腻、坚硬,石性少而无杂质,有宝光,看上去不粗涩、不呆滞。精琢工就是指精雕细琢,线条流畅,底子平滑,转折有序,不会给人以粗制滥造的感觉。沁是玉器在墓葬中受到各种矿物质的侵染,所呈现出的不同颜。美沁就是指古玉身上自带的历史痕迹,颜效果令人美不胜收。一件好的玉器除琢工好外,玉地也应平滑。就算一些粗品原件,表现在玉器平面上的刀工线条也是十分简洁明快的,粗拙得可爱,不同于现在的机器工艺。除此之外,也应注意对于玉器制造年代的鉴定。同样年代、同样材料制成的玉器,有些看来像是古玉,有些却似新琢。同时仿古做旧的玉器又大量充斥市场,鉴定古玉时一定要仔细辨别。
早期玉碟见于商代,短圆筒形,上端呈斜面,下端平直;正面以双勾阴线琢一兽面纹,方形眼,细长眉,宽鼻内上卷,口角上拉,耳后贴;角似牛角;脸面两侧雕以身、尾和足,双目下各钻一孔,可缚系于手,器背下部有一横向凹槽,供用来勾弦。玉碟至汉代逐渐演变成一种佩饰,即蝶形玉佩,后世俗称“鸡心佩”,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西汉碟形玉佩为扁平体,器形主体似碟而加以变化,略近椭圆形,上端中部出尖,下端圆弧,中间穿一大圆孔,一面稍凹,一面微拱,器身上常用阴线刻划流云、勾云、卷云纹等。器身两侧(有的是一侧或上方)往往透雕出附加装饰,或为变形凤鸟纹,或为龙纹,或为螭纹,或为卷云纹,姿态不一。西汉早期玉佩中部蝶形较短矮,两侧微鼓;中期更鼓,圆孔较大;晚期碟形细长,圆孔变小。东汉碟形玉佩有的如扇形,长椭圆孔,器廓外环绕双螭、凤纹和云纹,也有器内外集螭、,纹饰于一体的。西晋碟形玉佩在主体上部琢一长方形穿孔,主体两侧透雕对称的龙纹,主体上细刻有兽面纹和卷云纹。东晋碟形玉佩主体中间穿大椭圆孔,旁侧对角上透雕互相顾盼的双螭纹,皆回首弯躯作穿云状,形态类同于汉螭,但刻划不如汉螭细致。宋代始出现仿汉的碟形玉佩,但在一些细节处加以变化,如产生出二叉螭角、四叉螭尾等。清时玉碟呈短直筒形,上下端平直,与早期形制略异。器面上琢刻人物、山水、花乌、寿字等纹饰,也有光素无纹的。
在考古发掘中的和传世的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纹,多作为佩饰之用。玉琥位于6种瑞玉之末。据文献记载,琥是以白的身份来礼西方;以符的身份来发。但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尚未见到琥的实物。商代妇好墓的圆雕和浮雕玉琥各4件,都有孔,称为形玉佩,属于装饰品类,并发或祷旱之用,也不是仪礼中使用的瑞玉。因此有人认为,表面刻纹的玉器应依器命名,前加“纹”二字;对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形玉佩,无孔的可称为玉琥。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