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瓷器
-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
公司区域:上海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淡雅。回青——是一种的青花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调不同。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浓中带灰。珠明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鲜明青翠。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多于红:乾隆时是兰少于红;嘉、道是红多于兰;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组成的。青花的颜,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薄,颜淡浅。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由浓艳变为淡浅。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淡浅。用眼来观其造型和纹饰,辩其胎釉色泽与厚薄,审其器足及款识,又要将其摩挲以别粗细,用指叩敲以察音响。这五方面要素缺壹不可,切不可偏执壹方,谨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妄断时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简言之,可以这样说:“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