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瓷器
-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
公司区域:上海
用眼来观其造型和纹饰,辩其胎釉色泽与厚薄,审其器足及款识,又要将其摩挲以别粗细,用指叩敲以察音响。这五方面要素缺壹不可,切不可偏执壹方,谨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妄断时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简言之,可以这样说:“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
器型的时代性。例如:青瓷谷仓瓶,于六朝时代有;元代盖罐,盖子大多为荷叶形;球星熏炉一般是宋代而以宋代居多;鼻烟壶都是清代或清代以后制品;双联瓶、五联瓶,都是清代乾隆以后的。瓷器制作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因时代、地区、窑口,在取用瓷土、制作工艺灯方面不同,变现出的胎釉特征不大相同。首先是胎质。古代至此工艺是在手工方式下进行的,宋以前的瓷器,胎子大多为灰、灰白、紫灰、橙黄、米黄、褐红等,这种情况直到宋代才有改变。宋元时景德镇等南方瓷窑烧制的青白瓷,胎体薄,胎质白,制胎工艺有很大进步。另外,元代瓷器器底多数不施釉,火石红现象很多,明代少量出现,清代基本消失。以上这些特征,是瓷器鉴定的要点。
瓷器的装饰纹样为。装饰手段有刻、划、剔、画、彩绘等。各时代纹饰图案均有自己的特,是鉴别瓷器时代、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现仅就明清常见纹饰图案择要作以分类归纳。植物图案。主要有莲花、,牡丹、菊花、兰花、蕉叶、卷草等纹饰。莲花纹。从南朝起莲瓣纹大量用于青瓷装饰,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几乎每件器物上都有缠枝莲或各种莲纹及莲瓣纹,莲瓣之间留有空白是元代特点。莲花也是明清瓷器常见的图案,常以轮廓线形式出现。牡丹纹。有缠枝、凤穿牡丹等,还常和梅、菊、水仙花组成四季花卉;再加之杏、桃、石榴、荷、葵、桂、芙蓉、山茶,组成十二月花卉。其装饰方法,以青花为主,其次有斗彩、珐琅彩和粉彩。雍、乾官窑牡丹有粉红、黄、蓝、绿、紫等颜。菊花纹。明代洪武时,常见扁菊花纹形式出现,花心为网格状;永乐官窑以单层菊瓣较为常见,民窑多为写意之作;宣德官窑花叶有明显的勾脉,民窑勾线填留白;成化官窑花大叶稀,民器粗犷;弘治民窑构图繁密,双层花瓣;康熙官器线条流畅,花瓣细长,民器花头圆润饱满;乾隆官窑构图繁缛,辅助纹饰见多,民窑图案化倾向明显,花形夸张,层次较少。卷草纹。由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发展而来,唐代定型为卷曲的缠枝草叶纹,明清两代经常用做瓷器边饰。洪武时为一笔勾画,无叶片;永乐时变为勾线平涂有叶片;万历出现了五彩卷草纹;清代卷草纹主要用于青釉印花、斗彩、粉彩以及仿永乐、宣德青花瓷上,其特点又变成洪武时的纤细、卷曲,无叶片。
瓷器鉴定“造型、胎釉彩、纹饰、支烧方法,款识”五大要点,是中国瓷器研究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九十年代初期研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冯先铭先生是中国收藏界瓷器方面的顶级专家。他七八十年代主持过大部分古瓷窑址的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的考察资料。在八十年代以后主持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等引领中国古陶瓷研究方面的教科书籍,是中国古陶瓷研究的先驱人物,可惜在九三年去世。他所总结瓷器鉴定的“五大要点”是根据考古资料国家博物馆实物综合总结。这在九十年代初期以前,对国家博物馆实物的鉴定指导和实践上比较准确。但是九十年代以后,在民间收藏火热,仿古造假猖獗的新形势下,用鉴定博物馆藏品的标准方法来鉴定真假混杂的民间藏品已经不能适应。因为原来的“五大要点”仿古造假者够照样仿制,给鉴定造成难度,增补“锈蚀,痕迹,包浆”三项要点在现实鉴定中将更具实用性和实战意义,是釉面包浆鉴定,在前七大要点判断后,如果包浆不对可一票否决,如果包浆无疑问即可一锤定音。因此笔者斗胆把冯老先生古瓷鉴定的“五大要点”增加为“八大要点”,供广大藏友在收藏实战中借鉴参考,正确与否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求。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中国古陶瓷历史悠久,传世与埋藏地下的古瓷奇珍异宝繁多胜数。有很多课题疑点需要专家学者、收藏家前赴后继去研究解秘。比如中国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元青花瓷是英国收藏家首先发现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公布于世。元代釉里红瓷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江西省发现出土实物后才开始研究。青花瓷原来说创烧于元代,国内外发现数件唐代实物标本以后,把烧制年代前推为唐代。笔者收藏一件从造型各方面判定为五代时期釉下青花实物,可以推断继唐代以后,五代仍然烧制过青花瓷。宋代青花藏界都分析唐代以后应该有延续烧制,但至今没见实物问世。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一九八六年在河南宝丰县发现窑址以后才确定其烧制准确年代。五大名窑中的北宋官窑,南宋哥窑因没发现烧制窑址,目前仍有许多迷点破解。康熙时期烧制的单釉“豇豆红”,以前藏界认定为康熙时期创烧。八十年代在景德镇明代宣德官窑地层出土“豇豆红”官窑瓷片实物后实,原来“豇豆红”是明代宣德创烧,康熙烧制“豇豆红”是仿烧明代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