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品牌:观赋艺术品
-
公司行业:古董拍卖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玉器
-
公司区域:上海
-
适用范围:全国
从殷商墓葬或遗址出土的玉器,李鉴宸先生认为可以确定以下史实:殷商王室成为当时玉器大的生产中心,改变了原始社会末期玉器生产集中于东部的链条势态。殷商王室以纳贡、交换或掠夺等手段向各个方国取玉或征玉,于是和田玉、雍州玉、蓝田玉、夷玉、扬州玉、荆山之璞等源源不断地集中于殷都。和田玉进入殷王室,开辟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此时,殷王室肯定设有“玉府”之类的专治玉器的手工业作坊。1975年在小屯村北发现了小型玉器作坊,规模很小,可能是某奴隶主的玉作。各方国统治者也有着自己的玉作。如妇好墓出土了五件“卢方”的“”进贡的玉戈,说明“卢”国统治者确有自己的玉作。此时王室玉器和大小方国的玉器,其工艺渊源也在东南及东北两地。如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继承红山文化赛沁塔拉玉龙;玉龙玦源于夏家店文化的龙形玦。至于玉璧、玉琮,则是上承东南的良渚文化。这时的新器型,是玉簋及动物形玉雕等。制玉,又被唤作“治玉”、“琢玉”等。其制作技法源自上古制作石器的工艺,然在中国古代就有“美石为玉”的说法可见制石与制玉是相通的。《诗经.淇澳》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记载。这切、磋、琢、磨便是加工玉石器的工艺程序。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茎铜芯铁剑(M2001:340)通长约33厘米,茎为青玉质,管状,长12.5厘米,管状部分阴刻条纹,截锥形方台座四角琢对称变形饕殄纹。这把剑的制作是先以铜芯与铁剑身相接,然后将铜芯嵌入玉茎内,并在剑首和茎身接合部镶以绿松石片予以加固,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西周装饰类玉器较,有璜、玦、环、笄、发箍、柄形饰、系璧、玉人、兽、鸟、鱼、禽、虫等动物形饰品以及项链、串珠等,并新出现由多件玉饰较有规律的组合串缀的杂佩。玉璜在西周时期为盛行,往往与玛瑙、绿松石、水晶珠等串连佩饰。其形式多样,大多为两端穿孔,呈上弦月状,也偶有两端及凸弧穿三孔者,呈下弦月状。此外,在宝鸡垫国墓葬中还出土有无孔的璜。璜身多雕饰动物纹,以身尾相交的龙纹、凤鸟纹为常见。璜的两端也多雕琢为龙形、鸟形、鱼形或兽形,两端和周边有时还雕镂齿牙。玦是西周为流行的耳饰,多素面无纹,在墓葬中常有出土,仅在絶伯墓中出土各式玉玦160件。柄形饰虽处在衰退阶段,但不乏。切,即分解材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才可以将玉料剖开;而磋,是用圆锯蘸砂浆反复修治;琢,则是用钻、锥等工具雕刻出花纹或进行钻孔打眼等工序;磨,这是制玉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精细的木片或葫芦皮、牛皮蘸上珍珠砂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最早可以追诉到商代。
水沁: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滑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萤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浊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钉金沁: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抽坑,有棕、紫、灰、黑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或黑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