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瓷器
-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
公司区域:上海
从瓷釉上看,首先要记住什么釉在何时出现、盛行和消失,各时期分别有怎样的特点。比如,宋代哥窑器,除了胎呈紫、黑,器型较薄、紫口铁足特征外,还有釉质肥润(甚至釉质比胎要厚)、釉青中偏黄、开片较规整、不饰花纹等特点。再如定窑,始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受邢窑影响很大。邢窑白瓷釉为雪白,巩县窑为牙白,定窑为奶白,有泪痕(白中闪黄),芒口、覆烧、胎白精细。黄釉早出现在唐代,当时安徽的寿州窑、河南密县等烧黄釉器,但决不是明清时代意义上的黄釉。弘治黄釉代表着明清两代的黄釉的高水平,以铁为着剂,用氧化焰低温烧以后逐渐减少,天启停烧。清代从康熙年起,历朝都烧制黄釉,有浇黄、蜜蜡黄、蛋黄等。康熙时蛋黄釉釉深,釉层透明。到乾隆时因釉中掺有玻璃白,釉汁混而不透,呈淡嫩,此釉直至道光仍有烧造。红釉元代由景德镇烧造,到明代有了很大发展。永乐时红釉比较鲜艳称“鲜红”,釉面厚润。宣德时红釉发深,称为“宝石红”,其显著特征:一是橘皮釉现象比较明显,二是器物口沿部分自然形成一条白线,红白分明,被称之为“灯草口”,康熙时期的红釉器多有仿制,但应是人为加上去的白釉,看上去不自然。成化时红釉较为难得,泽浓艳。嘉靖时鲜红釉技术失传,改为矾红,至清代才恢复生产,并出现了若干个新品种。康雍时祭红釉艳丽,乾隆时黑红,嘉、道比乾隆时浅,但不如康雍时鲜艳。
人物图案。有单个人物,也有成组人物形象。总体风格是:明代任务多写意,清代多写实。常见图案有八仙、罗汉、刀马人、婴戏、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等。其中,麒麟送子、婴舞龙灯、百子图、福禄寿三星是清代的图案。明代瓷器上的人物图案比起动植物图案要少得多。大多数是民窑产品,而且除成化斗彩外,多为青花瓷器。康熙以后五彩、粉彩绘制的人物图案增多,是康熙朝的粉彩刀马人图案,彩鲜艳前所未有,至晚清民国时期,以历史故事人物为题材的瓷板画甚为流行,景德镇出现了绘瓷名家“珠山八友”,作品中有不少粉彩,浅绛彩人物图案。
整体风格。一件器物的造型,与其时代总的风格是分不开的。商周原始瓷器是继承陶器的造型,到春秋时期仿照青铜器的风格,六朝早期时的瓷器矮胖、后期直到隋甚至唐初都是趋于瘦长,唐代瓷器造型丰满、圆润,宋代总的风格又变修长,元代厚重,大件器物较多,明代敦厚、古朴,清代瓷器轻薄、新颖。所以,总的风格趋势要记住。如:青釉鸡头壶,早出现在西晋,隋唐五代都有烧制,但各时代风格不尽相同。从造型上看,西晋时鸡头壶,矮、粗,罐状,鸡头无颈无流。东晋壶体高了一些,趋于瓶状,壶颈变细变长,出现了略高于壶口的把柄,鸡头处也有了伸出的脖颈。南北朝,壶身更高更细了,鸡头也变得高大挺拔。隋代,壶体瘦高,壶柄变成竖直的双龙造型,而且高于壶口多些。唐代,壶体丰满,壶嘴短小直挺,被置于壶肩,壶柄变小。五代时,壶身下部向内收敛,壶嘴变长变弯,柄变大,显得很秀气。掌握了这些要点,再综合胎釉等其他因素,就可以判定出年代。再如瓷枕,早年代为唐,其形制为:方形、腰圆形,唐晚期以后出现花形、兽形、童子形、元宝形等,同时,器形加大,枕身变长。元代出现了如意形瓷枕、镂空瓷枕、戏文故事枕,形制较前代更大。这就是说,瓷枕形制越大年代越晚。经高温熔融形成的瓷器釉质呈现一种玻璃态均质体状态。其内部结构自诞生之日起就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自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转变,就是釉子的“老化现象”。老化程度不断加深,较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做旧对釉子表面会有损伤,对釉子的内部结构影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