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康熙瓷器底款鉴定及拍卖

名称:青岛康熙瓷器底款鉴定及拍卖

供应商:中国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19564183623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4913319

更新时间:2023-07-16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公司行业:古董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种类:瓷器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公司区域:上海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无光是一种比较暗淡的光,一般反射不出明显的光来,是在空气中经过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以及人们长期使用的结果。所以,具备无光光泽的瓷器,通常被认为是年代比较久远的旧瓷。但也不排除通过人为加工处理的方式伪装成旧瓷的新瓷。蛤蜊光,这是一种比较稀有、奇异的美丽光,通常位于彩瓷和含铅瓷上,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膜状物。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位于彩上面五光十的光芒。当迎光侧视彩料的周围,会发现有一圈紧紧围绕着的、淡淡的五颜六光圈。随着'瓷龄'增加,这种彩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当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使用'电光水'、镀膜法制造假的'蛤蜊光'。

  从隋代至唐初,南北青瓷窑大量烧造的高足盘,盘足中空,较粗矮,足底外撇,足壁多装饰多重弦纹,有的盘心饰印花。元代起流行高足杯,又称为“把杯”或“马上杯”,多为酒具。流行于清康熙早期景德镇窑的瓶、罐、盘等器物上。造型为内外两重圈足,内圈足略浅,由外圈足支撑。如直立的实心圆柱,支撑着器腹。一般由3至4个组成。常见的如鼎或香炉的三柱足。足下端形似兽类的蹄。这种足式见于六朝青瓷砚、香炉以及唐代三彩三足镇等器上。用眼来观其造型和纹饰,辩其胎釉色泽与厚薄,审其器足及款识,又要将其摩挲以别粗细,用指叩敲以察音响。这五方面要素缺壹不可,切不可偏执壹方,谨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妄断时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简言之,可以这样说:“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