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瓷器
-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
公司区域:上海
用眼来观其造型和纹饰,辩其胎釉色泽与厚薄,审其器足及款识,又要将其摩挲以别粗细,用指叩敲以察音响。这五方面要素缺壹不可,切不可偏执壹方,谨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妄断时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简言之,可以这样说:“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
包浆鉴定。包浆鉴定是古玩行瓷器、玉器、青铜器、木器、字画等通用的一种新旧鉴定方法,玩古玩不掌握包浆鉴定不管你有什么头衔或光环,你是不识真假的古玩盲人。瓷器的包浆鉴定就是釉面釉光鉴定。瓷器在烧制出窑后,它的釉面生硬,光亮耀眼,是年轻的状态。随着年代的增长,百年、数百年、上千年以后,瓷器的胎质和釉面受自然界物理、化学等环境的侵蚀,胎体釉面中的矿物质出现氧化、老化现象,从年轻时的生硬新亮到百年后逐渐的老旧温润,再到数百年上千年的老化失光,这样一个从新到旧逐步老化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在同等环境条件下,年代的数值与变化的程度成正比关系。正是因为这种釉面古旧老化的变化现象,给我们在瓷器的真假、年代鉴定上提供了的时代信息,这种信息是历史年轮延长过程中逐渐变化生成,给古瓷造假者设置了一道天然障碍。现在造假者虽然采取酸洗去火光,软物打磨去浮光等做旧手法,但是人为的做旧造成釉面生硬死板,釉光飘浮,用眼观察给人一种排斥感和厌烦感。真古瓷釉光深厚温润,光由釉层内发出,古玩行成为“宝光内含”,这种宝光有亲和感,百看不厌,其惑力无法言表。另外古瓷釉面包浆除了用眼观判断新老及年代,玩瓷高手用手抚摸感觉即能判定瓷器真假,结合其他特征判定年代。笔者根据自己藏品,在把玩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感受:南宋郊坛下官窑、哥窑瓷器的釉面用手抚摸有丝绸般滑润的感觉;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和釉里红瓷器的釉面手感有面油油的舒服感;明代景德镇窑官窑瓷器的釉面手感都很厚润,让人爱不释手;清三代官窑瓷器釉面手感细润如幼儿肌肤般细腻感。以上这些感觉的描述,只能有真品实物上手方能找到感受,没有实物上手这种感受也找不到,这在古玩行自古以来被奉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有真品实物的条件下,安静中把玩感受,方能体验古器宝物的神奇魅力。
瓷器装饰大体有三类,即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胎装饰有刻、划、剔、印、堆贴、镂空、雕塑等手法和形式。如西晋器物,常见的有刻划的弦纹、水波纹、模印的网纹、圆珠纹,贴花、堆塑大多为人物或动物。东晋南北朝盛行莲花瓣装饰。唐代越窑流行刻划花蝶、花鸟纹。长沙窑采用模印贴花装饰。其后又有耀州窑、临汝窑、定窑、磁州窑及景德镇影青等刻划剔印装饰手法,及至明清彩瓷仍有此种装饰工艺穿插其间。釉装饰除了各种单釉外,另有其他诸多种,如宋代建阳窑、吉州窑烧造的玳瑁、油滴、兔毫釉等结晶釉装饰。还有在一件器物上施以两种以上不同釉的装饰方法。比如,唐代的花瓷,宋元钧瓷的窑变,明清时的三彩,清代炉钧、窑变红釉等。宋代钧瓷釉面比较细密平整,釉里有蚯蚓走泥纹,用彩釉斑块装饰,颜主要有蓝、红、月白、海棠红、玫瑰紫。元代钧瓷胎体为土黄、黑灰胎,釉不到底,足内不施釉,足底有沙粒现象。釉质变粗,釉面可看出明显的气孔、气泡,多数为蓝灰、月白,很少见有天青,彩斑颜也不如宋代艳丽。清代雍正开始出现模仿钧窑的窑变红釉品种,又称“钧红”。其特征是:雍正窑红釉是蓝多于红,乾隆是红多于蓝,达到了宋钧彩斑的效果。嘉、道时期红更多些,咸同光时几乎都变成红,釉面很粗糙,有槽坑。光绪时在窑变红中又出现了由红黑两颜交织组成的瓷釉器。
薄胎瓷上卖呢的纹样也有很多,例如可以绘制青花纹样,就称之为是青花薄胎瓷,绘制粉彩纹样,就称之为是粉彩薄胎瓷。薄胎瓷是在明朝的永乐年间被制成的,到了成化的时候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成就了。见过之后,薄胎瓷的工艺技术又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在透光性、白度、薄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薄胎瓷已经不仅仅只能在景德镇生产了,在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也开始能够生产薄胎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