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康熙青花官窑瓷器鉴定联系方式

名称:重庆康熙青花官窑瓷器鉴定联系方式

供应商:中国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19564183623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4231412

更新时间:2023-07-17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公司行业:古董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种类:瓷器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公司区域:上海

  陶瓷上的纹饰,不管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其时大家的审美观,每一年代,都有自个明显的个性和特色。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规划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

  从隋代至唐初,南北青瓷窑大量烧造的高足盘,盘足中空,较粗矮,足底外撇,足壁多装饰多重弦纹,有的盘心饰印花。元代起流行高足杯,又称为“把杯”或“马上杯”,多为酒具。流行于清康熙早期景德镇窑的瓶、罐、盘等器物上。造型为内外两重圈足,内圈足略浅,由外圈足支撑。如直立的实心圆柱,支撑着器腹。一般由3至4个组成。常见的如鼎或香炉的三柱足。足下端形似兽类的蹄。这种足式见于六朝青瓷砚、香炉以及唐代三彩三足镇等器上。

  清康熙五彩耕织图瓶腹:瓷容器中部主要的盛物空间,一般罐类器物多为圆鼓腹。瓶类有直筒腹、扁圆腹、弧腹等多种样式;碗、钵有弧腹、折腹、斜直腹等。鼓腹,造型为腹部呈弧形向外凸出,线条丰满鼓胀。一般罐类器多为鼓腹。大明宣德青花瓷 直腹,腹部造型为直筒形或接近直筒形,有方、圆之分。如清代的棒槌瓶或方棒槌瓶。扁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腹部前后间距小于左右间距,腹部横截面为扁圆形,如唐至辽代的皮囊壶、穿带扁壶,以及明代永、宣年间的绶带抱月瓶等;

  瓷器鉴定“造型、胎釉彩、纹饰、支烧方法,款识”五大要点,是中国瓷器研究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九十年代初期研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冯先铭先生是中国收藏界瓷器方面的顶级专家。他七八十年代主持过大部分古瓷窑址的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的考察资料。在八十年代以后主持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等引领中国古陶瓷研究方面的教科书籍,是中国古陶瓷研究的先驱人物,可惜在九三年去世。他所总结瓷器鉴定的“五大要点”是根据考古资料国家博物馆实物综合总结。这在九十年代初期以前,对国家博物馆实物的鉴定指导和实践上比较准确。但是九十年代以后,在民间收藏火热,仿古造假猖獗的新形势下,用鉴定博物馆藏品的标准方法来鉴定真假混杂的民间藏品已经不能适应。因为原来的“五大要点”仿古造假者够照样仿制,给鉴定造成难度,增补“锈蚀,痕迹,包浆”三项要点在现实鉴定中将更具实用性和实战意义,是釉面包浆鉴定,在前七大要点判断后,如果包浆不对可一票否决,如果包浆无疑问即可一锤定音。因此笔者斗胆把冯老先生古瓷鉴定的“五大要点”增加为“八大要点”,供广大藏友在收藏实战中借鉴参考,正确与否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求。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中国古陶瓷历史悠久,传世与埋藏地下的古瓷奇珍异宝繁多胜数。有很多课题疑点需要专家学者、收藏家前赴后继去研究解秘。比如中国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元青花瓷是英国收藏家首先发现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公布于世。元代釉里红瓷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江西省发现出土实物后才开始研究。青花瓷原来说创烧于元代,国内外发现数件唐代实物标本以后,把烧制年代前推为唐代。笔者收藏一件从造型各方面判定为五代时期釉下青花实物,可以推断继唐代以后,五代仍然烧制过青花瓷。宋代青花藏界都分析唐代以后应该有延续烧制,但至今没见实物问世。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一九八六年在河南宝丰县发现窑址以后才确定其烧制准确年代。五大名窑中的北宋官窑,南宋哥窑因没发现烧制窑址,目前仍有许多迷点破解。康熙时期烧制的单釉“豇豆红”,以前藏界认定为康熙时期创烧。八十年代在景德镇明代宣德官窑地层出土“豇豆红”官窑瓷片实物后实,原来“豇豆红”是明代宣德创烧,康熙烧制“豇豆红”是仿烧明代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