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种类:瓷器
-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
公司区域:上海
由于卵白瓷中发现有“枢府”字样,因此人们称之为“枢府窑”器。“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是元代高军事机关,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是毫无问题的,但传世的这类卵白釉瓷大多是没有文字的,只有少量有“枢府”铭,一般都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枢”和“府”分别在相对的。除了“枢府”字样外,卵白釉器还发现有“太禧”、“福禄”、“福寿”、“东卫”和“寿”、“福”、“良”、“王”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品中还有“昌江”字铭的器物。近年来,在景德镇湖田地区,考古学家发现在同一窑址其早期是烧制青白瓷,稍晚出现“枢府”瓷和青花瓷。在景德镇南河南岸刘家坞窑址专烧卵白釉官府用品,南河北岸则烧制民用品。南岸产品要经过严格挑选,进贡朝廷,剩余者民用或外销。因此,长期来把元代的卵白釉器统称为“枢府窑”器是不恰当的。
底:瓷器的下部位,起承托或支撑的作用,一般将底与足统称为底足。器底或底足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平底、圈底、尖底、玉璧底等,这些造型均指器物外底,它们是鉴定器物时代、窑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指整个底面平坦,无明显起伏变化。有轻微弧凹的底形也可归人平底范畴。唐以前,平底为陶瓷器基本、常见的底形,唐以后的部分罐、壶、缸、盘等器仍作平底。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早期陶瓶底部的一种形式,瓶底为尖锐的圆锥形。见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尖底瓶。
彩装饰早出现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就出现了由褐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进入隋代,已使用黑彩点画人物的眉毛、眼睛、衣纹等。唐代,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磁州窑的白胎黑花。釉上彩始于宋代,有白釉红绿彩的盘、碗类器物。青花、釉里红、金彩崭露头角。明代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如釉下青花、斗彩、五彩,改变了以单釉和青花为主的装饰方法,入清以后,景德镇又创造出篮彩和翠彩。康熙年间制成珐琅彩,粉彩,并在雍、乾时达到鼎盛阶段,清中期以后,粉彩称为彩瓷主要装饰品类,随着西方装饰艺术传入中国,又出现了洋彩,进一步了瓷器的装饰。用眼来观其造型和纹饰,辩其胎釉色泽与厚薄,审其器足及款识,又要将其摩挲以别粗细,用指叩敲以察音响。这五方面要素缺壹不可,切不可偏执壹方,谨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妄断时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简言之,可以这样说:“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