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乾隆年制青花瓷器特点

名称:宝山乾隆年制青花瓷器特点

供应商:中国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19564183623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3179357

更新时间:2023-07-24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公司行业:古董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种类:瓷器
适用范围:一二线城市
公司区域:上海

  底:瓷器的下部位,起承托或支撑的作用,一般将底与足统称为底足。器底或底足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平底、圈底、尖底、玉璧底等,这些造型均指器物外底,它们是鉴定器物时代、窑口的重要依据之一。指整个底面平坦,无明显起伏变化。有轻微弧凹的底形也可归人平底范畴。唐以前,平底为陶瓷器基本、常见的底形,唐以后的部分罐、壶、缸、盘等器仍作平底。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早期陶瓶底部的一种形式,瓶底为尖锐的圆锥形。见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尖底瓶。

  流行于唐代中、晚期。造型为圆形平底中心挖去一小片同心圆,形似玉璧,也称作玉璧形圈足。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等各窑口烧制的碗、盏等器均采用玉壁底。一般底部不施釉,较的制品,在底心内凹处施釉,只有圆环形底面露胎。足:陶瓷器底部以下类似腿的支撑部位。早期陶器的足以鼎的三足为代表,鼎足形状有柱形、锥形等多种。以后相继出现实足和圈足,圈足是瓷器为常见的足形。此外,还有袋状足、高足、珠足等种类。随着时代的更迭、陶瓷器足部形状也有相应变化。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一般来说,元代瓷器底足多露胎而且胎质粗糙;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清朝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时代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之处,大都可以看出火化的特征。如元代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明、清瓷器则比较洁白细腻,很少含有杂质,看不见火石红。这主要是原料本身质量改变的结果,以及制作方法和火候的不同所造成。从而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总之,辨别胎釉既要用眼来辨其泽、厚薄、片纹、气泡,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耳、目,手三者并用。用眼来观其造型和纹饰,辩其胎釉色泽与厚薄,审其器足及款识,又要将其摩挲以别粗细,用指叩敲以察音响。这五方面要素缺壹不可,切不可偏执壹方,谨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妄断时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简言之,可以这样说:“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