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首羊脂玉鉴别图谱

名称:成都中首羊脂玉鉴别图谱

供应商:中国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18621899031

联系人:陈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88980421

更新时间:2023-07-11

发布者IP:39.168.205.202

详细说明

  在玉石市场上,常有一些宝玉混杂进一些加工精湛的人工玉。因此大家最关心的恐怕还是玉的鉴别方法,这关系大家今后不被玉商所骗,有着重要的作用。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宋代至清代的玉组佩几乎已经消失不见,因此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请您点击关注,每天为您分享各类精华收藏知识。感谢您的每一次浏览、转发及收藏文章!玉器鉴定基础知识讲解1,自然界的一些矿物有杀菌、驱虫、防腐的作用,古人以为它们有驱妖辟邪的功效,将它们置于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玉器被赤铁矿、朱砂、雄黄等矿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过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缝隙中残留的矿物颗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离子由表及里渐进、深入地渗入玉器内部,颜绚烂夺目。考古发现,距今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将大量的赤铁矿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审美的需要,将石灰岩制成的珠子染成红。我国战国和汉代的大型墓葬中,经常有大量的朱砂以及被朱砂染得鲜红的玉器,如越王墓。

  福圣真玉玉器专家介绍说:古玉鉴别(辨伪)说起来是一个老话题了。《二十四史》中就有记载,宋代陕西咸阳农民段义掘地时得一玉印,古朴华贵。送至京城后由蔡京等官员十三人鉴别并奏议:“按所献玉玺,绿如蓝,温润而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背螭钮五盘,钮间有小窍……篆文工作,皆非近世所为。臣等以历代正史考之,玺之文曰‘皇帝寿昌’者,晋玺也;曰‘受命于天’者,后魏玺也……则‘既寿永昌’者秦玺可知。今得玺于咸阳,其玉乃蓝田之,其篆与李斯小篆体合。饰以龙凤鸟鱼,乃虫书鸟迹之法,于今所传古书,莫可比拟,非汉以后所作明矣。”众官奏议详尽,但玉玺的身世仍未肯定。后又请学问家李公麟鉴别,“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雕法中,此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以上记载反映了几个事实:1古玉鉴别从宋代就有了。说明宋代或宋代以前就有托伪之作了。2当时辨伪还不太普及。十三个京官共同鉴别只说得一个大概,还要请专家(李公麟)来论断,反映了当时伪品不多,知者甚少,辨伪之法尚未普及。3鉴真辨伪者在情况下也会弄虚作假。因为自古以来,当政皇上均把有否传国玉玺当作真命天子的。而真的传国秦玺,早在公元936年石敬瑭勾结契丹人临城下时,被后唐末帝李从珂在玄武楼抱着自焚,从那时起秦玺就没有了。众议官考正史,只说了玉质、印文,故意忽略了汉献帝时曹氏在传国玉玺肩部加刻的“大魏受汉传国玉玺”八个字和公元329年后赵石勒加刻玉玺侧壁的“天命石氏”四个字。更何况早在汉代王莽篡政时,太后掷玺磕去一角……这些重要的细节众议官与李公麟均未提及,可见是故意谄媚圣上,讨得个皆大欢喜。4从《二十四史》记载中可以看到,宋代已有玉器鉴别了(造型、纹饰、玉、玉质、做工、考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一直沿用至今。宋人尚古,始有仿古玉、伪古玉问世;晚明时期文人风雅怀旧,伪古玉又大量出现;清代皇上嗜古,舍得用好玉,并有大量出土的古玉做标本,仿古玉、伪古玉再起高潮;民国初洋人需要,洋庄伪古玉能牟高价;上世纪80年代港台热需,供不应求;现在更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追求,所以仿古玉、伪古玉是随市场的冷暖波澜迭起,应运而生。5传世古玉的鉴别十分复杂,1981年台北出版的《故宫古玉图》中,许多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唐宋的器物,后来确定是明晚期的仿古玉、伪古玉;不少国外的大博物馆,也请国内的专家在他们的藏品中剔除洋庄伪古玉。博物馆尚且如此,业余爱好者想一步到位,百失,不走眼、不错买,恐怕不太容易,需要慢慢来。END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