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6 16:23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汉族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图所示,该磁州窑白地黑.彩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高:39.2厘米,口径:4.4厘米,足径:7.5厘米。是北宋时期典型梅瓶器型。该梅瓶造型为蘑菇翻卷小口、短颈、丰肩、收腹、内凹足。从整个造型看,端庄挺拔,器物线条流畅,型体饱满、匀称、轻盈,充满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非常生动。制作技艺高超,装饰法独特,纹饰生动、精美,口部、腹部、裙部及足部,分割点比例对称,艺术感极强,显示出磁州窑技术的娴熟,最能代表表现宋磁州窑典型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珍罕瓷器,极具很强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文物价值。
类似的白地黑.彩剔花梅瓶,在国内是所知同类器物的最大件不多见器物之一,此梅瓶运用了磁州窑白地黑.彩剔花装饰技法,白地黑.彩剔花是磁州窑装饰技法当中最为精湛的种类。在日本异常深受珍爱,称其为“白地黑搔落”,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名贵的品种,视为至宝。
在国外藏于日本兵库县白鹤美术馆一件,纹饰为龙纹。被日本政府及民间视为国宝级器物,几年前,国内外有关专家估价6000万元人民币。
造型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以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从而开始把它做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磁州窑即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重实用性。
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