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龙泉窑三足炉拍卖成交价格记录

时间:2017-12-15 16:30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

  宋代以釉美为最的瓷器很多,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都是以釉美而著称,还有磁州窑、湖田窑、吉州窑、建窑等都以其釉色美、纹饰精而形成各自的特色。龙泉窑在这种氛围中,釉色显得更为丰富,纹饰更为别致。釉色主要有粉青釉、梅子青釉、豆青釉、翠青釉,还有黄绿色釉、灰绿釉、菜绿色釉等等。龙泉窑青瓷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当时政治、经济和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材质工艺及表现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它同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长时间的互相渗透,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变革时期。尤其城市生活变化很大,改变了城市封闭式的里坊,出现了开放式的商业街道,经济繁荣,商品丰富。闻名于世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宋代社会经济生活的盛况。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北方窑中以磁州窑、钧窑、耀州窑等民间窑系遍布各地,南方则以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系的民间窑场发展最快。商品竞争,促使商品工艺不断革新,其中影响装饰艺术风格的表现方法也是一个主要方面。不同窑口的技艺表现手法对各自艺术风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宋代的五大名窑,由于各自采用的装饰方法不同,从而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定窑是北方白瓷,主要装饰方法是刻划和印花,其特色纹样清秀雅丽,印花纹样工整细致;汝窑和钧窑是以其独具的釉色和精美的器型见称;官窑和哥窑以浑厚古雅和纹片装饰而树立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此,装饰方法的动用必须发挥其自身的材质美,利用传统工艺加以选择。而龙泉窑根据自己的材质,采用白胎厚釉方法创烧了著名的釉色,特别运用了刻、印、贴等表现方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画面,从而形成了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

  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的装饰艺术特色,基本上是采用刻划技法。器物胎骨多器物胎骨多呈灰色,釉色多为艾叶青或略为偏黄的色彩,透明度和光亮度较好,刻划的纹饰清晰明亮。这种表现方法是充分利用釉层厚薄所呈现出来的深浅不同的青色效果,坯体刻划纹饰的地方比坯体表面要深,施釉后凹下的部位积釉较厚而颜色深,所刻的纹样就清楚地呈现出来。另外刻划时所用刀法的变化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运刀的轻重缓急体现出刻线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赋予刻划纹舒展、流畅自如的艺术魅力。北宋初期有较密集的缠枝牡丹纹和重叠的蕉叶纹。如馆藏北宋龙泉窑刻花五管带盖瓶,通体以简练的仰覆莲瓣纹装饰,瓶盖刻划仰覆莲,肩部刻一圈仰覆莲,瓶身主题纹饰则刻一圈缠枝莲花,莲瓣全部采取双线刻划来表现纹饰。足部一圈为重叠的仰覆莲瓣。仰莲瓣生动活泼有一种向上的感觉。莲瓣纹的筋脉饰以蓖状纹表现。这件五管瓶的装饰手法既简单,又显得丰富饱满。整个器物装饰高雅洁净,层次分明,动静对比强烈,是件难得的装饰得体的好作品,也是北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五管瓶是北宋时浙江地区常见的陪葬器物之一。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窑青瓷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釉色主要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碗、盘、壶、杯等生活用具为主。这时期的纹样特点主要体现在刀法上表现优美生动的纹样形象,造型厚重规整,普遍使用刻划花,装饰内容有花卉、云纹、游鱼、飞雁和婴戏等。刻花刀法比北宋早期显得犀利、粗犷豪放;划花纤巧精细,如蓖纹、水波纹及花叶的茎脉纹等,线条细如发丝,对主题纹饰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南宋是龙泉窑青瓷在历史上的鼎盛时代。无论在品种、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代表了龙泉青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因为当时宋室南渡,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一时人口激增,市场上对瓷器需求猛增,促进了龙泉窑迅速发展。同时宋王朝为了克服财政困难,鼓励对外贸易通商,为此,龙泉窑青瓷大量外销,从而更促进了龙泉青瓷的繁荣发展,使制瓷技术和瓷器质量明显提高,制作技术精湛、优美、秀丽的艺术造型,各种各样的品种工艺烧练技术掌握得恰到好处,许多晶莹润澈,浑厚华滋的粉青釉、梅子青釉相继出现。青瓷工艺上的主要变化是薄胎厚釉。其装饰手法也随着改变。表现在一是以印、贴、堆的方法代替刻、划方法。前期常用的刻、划花手法,由于薄胎不易操作,加之刻出的纹样在厚釉下且不易显露,最佳的方法则是由凹变凸,即在胎骨上增加厚度不损伤胚体,凸出的纹样施釉后,釉在高温烧成时产生流动,这样纹样的凸起部分显得清清楚楚。在胚胎上加厚,一般来说采用模具印纹饰和贴纹饰的方法,如馆藏龙泉窑粉青釉花瓶上的主题纹饰,就是采用了此种方法,制样规范、标准,花纹与花瓶的器型协调一致,完美得体。再如馆藏南宋龙泉窑印花莲瓣碗、南宋龙泉窑三足炉等,碗的外壁是南宋盛行的丰腴厚肥的仰式莲瓣纹,就是采用深雕式的莲瓣纹,工整细致,立体感强。龙泉窑青釉三足炉,从器物肩部到足部分别饰以一条凸起的线,烧成后隐现出白线,通常称其为"出筋",既加强了器物的形体美,又是青瓷釉色出现了浓淡的变化。另外,在器物某些部位采用雕塑纹饰,这一时期主要体现釉色美妙的效果,使器物成为莹润秀丽、匀称端巧的造型。从整体上看,龙泉窑作为造型中的双耳式盖钮,既是整体造型不可分割的部分,又是装饰的一个主要方面。这些耳和钮都是根据不同的题材塑成半立体的形象,模印下来装饰在器物颈肩或盖顶上,加强了器物的形体特征,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如凤耳、象耳、螭耳、鱼耳、贯耳等,这种先塑后印再贴的方法在南宋时期运用较为广泛。如馆藏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双鱼耳瓶,就是一件十分完美的典型器物,造型以直线为主,瓶身短,瓶颈长,在颈部两旁塑贴了一对鱼耳,除了鱼鳞、鱼头、鱼尾纹饰清晰可见形象逼真之外,其余整个瓶身均无任何纹饰,整体效果十分舒服得体,表现出釉色造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