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即徽州墨,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徽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的地球墨就是歙县墨店的珍品。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1989年,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超漆烟墨"获国家金质奖。
"天下墨业在绩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有其二--绩溪人汪近圣、胡开文,尤以胡开文名冠海内外,久传不衰。胡开文子孙众多,分布于大江南北,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制墨工艺,独占一时之秀。现在绩溪的几家墨厂,不仅大量生产书画用墨,还恢复了一些优秀的传统产品,如"苍天珍品"、"廷王圭遗法"、"潇湘八景"、"八宝奇珍"、"十二生肖"、"宝剑"、"月精"、"金龟"、"玉蝉墨"、"十八罗汉"等等,都是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存的成套集锦墨。
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这可从祁门县1978年从唐墓中出土的"文府"墨得到佐证。该墨在地下经历千余年而不败,足见其质地之佳。因墨面有"文府"二字,故人称"文府"墨。残墨长8.3厘米、宽2.7厘米、厚1厘米,今珍藏于安徽省黄山市博物馆。
徽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当不迟于唐末。唐朝末年,奚超至歙州,见歙地多黄山松、且质优,新安江流域的水质又好,故留此重操旧业。其子廷珪,更是有心,见当地穆姓墨工所制之墨颇具特色,便虚心求教、潜心揣摩。他们改进了捣烟、和胶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规程,所造之墨在品质上超过了易州墨,被人誉为"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召奚廷珪为墨务官,赐给"国姓",因此,奚廷珪又称李廷珪。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成为千古美谈。从此李墨名满天下,其墨被誉为"天下第一品",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因之,李廷珪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
李廷珪所制的墨,"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据记载,北宋书法家、文字学家徐铉,幼时曾得一锭李墨,与其弟徐锴共同研磨习字,"日写五千",也整整用了十年。更令人赞美的是,磨过的墨,其边有刃,兄弟俩还常用它来裁纸。可见,李墨除了配料精良,在制作时是尤重捶打砸实,故其墨耐磨耐用,能裁纸。又据《遁斋闲览》记载:"(大中)祥符中(1008-1016),治昭应宫,用廷珪墨为染饰,有贵族尝误遗一丸于池中。逾年临池饮,又坠一金器,乃令善水者取之,并得墨,光色不变,表里如新。"可见,李墨之质地确实有异于常墨。
南唐时名家还有朱逢,他是歙县人。李墨虽被南唐后主李煜所赏识,但同属南唐的宠臣、名宦韩熙载却垂爱于朱逢。他把朱逢请到书馆旁烧烟制墨,名其作坊为"化松堂",名其墨为"云中子"、"麝香月"。可见朱墨也不亚于李墨。
李廷珪之弟廷宽,廷宽之子承晏,承晏之子文用及孙惟庆,也业墨,都是名墨工;惟庆还继续任过墨务官。自李廷珪被李煜封官赐姓后,徽州的墨工更重制墨技艺,因而历代都产生过一批批著名的墨工。
宋代统治者重视文治,全国各地书院林立,科举考试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印刷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个文化高潮。尤其是宋室南渡后,徽州的制墨业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达官显贵、名门望族聚集江南,首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文人墨客的南下,又促成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每年临安的科举考试更直接拓展了徽墨的市场。这时的徽州地区,制墨业已步入"家传户习"的繁荣普及阶段,仅官府每年就要向朝廷进贡"大龙凤墨千斤",而要满足文人墨客、莘莘学子的用墨则要逾万。到了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时,"徽墨"之名便正式诞生并迅速风靡南宋都城临安,"徽墨"遂成了墨的代名词,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宋代徽州的制墨业"流派纷呈,名工辈出"。黟县的张遇、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徽州制墨业的著名人物。
张遇,黟县人,他是油烟墨的创始者,以制"供御墨"而闻名于世。他制的墨因加入了麝香、金箔而称为"龙香剂",其配方一直相传至今,成为墨中极品。"张墨"为历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宝。其子张谷、孙张处厚都是一代名墨工。
沈桂以松脂、漆滓烧得极黑的烟,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他是漆烟墨的创始者。
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钱两万的奖励。
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他因嗜酒而不幸落水溺死,苏东坡深怀激情地写下了"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悼亡诗。此诗一直相传至今。
宋代制墨业繁荣,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应运而生。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张遇、潘谷、吴滋、戴彦衡、叶茂实等是其代表。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制墨遗产。宋徽宗虽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书法绘画方面颇有天赋,他创造的"瘦金体"书法,名传千古。他喜欢墨又懂制墨,还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是一位制墨爱好者,此外秦少游、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文人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制墨技术的发展。
元朝,元代墨工中,比较著名的有朱万初、陶得和、潘云谷等人。明代是徽墨业恢复和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代,据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就有一百二十多位名家,产品除供应国内,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徽墨发展到明代,其配方、其制作工艺,大多已定制、已公开。松烟、油烟并举;"桐油烟"、"漆烟"被广泛采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嘉靖年间的方正、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年间的程君房、方于鲁、汪春元、叶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竞争中相继兴起、各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这时期徽墨不仅质量精良,而且墨的图式、墨印的雕刻,也各尽其美,达到历史的新高。如程君房制的"玄元灵气"墨,董其昌赞赏说,"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与程君房同时驰名墨坛的当推方于鲁。方氏精制了一种"九玄三极墨",被誉为"前无古人"的佳品,声誉已经"传九州,达两都,列东壁,陈尚方"。在此期间,富有装饰性的成套丛墨--集锦墨也开始出现。装墨的墨盒也非常精致,有从东南亚进口的楠木、红木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木匣,还有螺甸镶嵌的漆匣。各种制墨的专著也纷纷涌现。明代很多著名的画家参与了墨式的绘图,著名的刻工参与了墨印的雕刻,其中画家有丁云鹏、吴廷羽、俞仲康等人;雕刻家有黄鏻、黄应泰、黄应道、黄德时、黄德懋等人。这样,到了正(德)嘉(靖)年间,徽墨便形成了歙、休、婺三大派。
徽墨发展到清代,先后出现了"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徽墨业中的一代翘楚。
曹素功,歙县岩寺人,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清顺治十二年(1655)秀才,十七年(1660)贡生。康熙六年(1667),开始顶承吴叔大的铺子,并将吴的"玄粟斋"改为"艺粟斋"。相传康熙帝南巡时,他献的佳墨颇得赏识,康熙帝特赐"紫玉光",一时名声大振,紫玉光成了曹墨的第一品牌。
汪近圣紧跟其后,以制集锦墨著称;"其雕镂之工,装式之巧,无不备美",更以他的次子汪惟高应诏入清廷内务府教习制墨而名声大振(详下节)。
汪节庵,歙县信行人,名宣礼,字蓉坞。墨肆名"函璞斋",设在岩寺。清乾隆中期崭露头角,为乾隆、嘉庆年间徽州制墨业的名家。
"胡开文"是清代四大家中的最后一家,也是徽墨业中集大成的一家,同时又是把徽墨推向世界的第一家。
民国年间,徽墨则在社会动荡和外来书写工具(铅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的冲击下,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
历代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密不外传。
成品墨常见的有长方形、园饼形、园柱形、人形、物形、多角形、异形等,宜小不宜大,沈继孙《墨法集要》云:"厚大利久,薄小利新;厚大难工,薄小易善"。小的5钱,8钱;大的2两、4两最为合适。计数单位古时有螺、量、丸、枚、笏、挺、剂、牒、锭等。现代多用锭。现代徽墨质量有部颁标准,项目有耐水性、扩散率、发墨度、粘度、浓度、吊角、上下端厚度差、溢色、层次、滞笔性、墨色、墨味13项,共100分。
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另外,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以供人们鉴藏,是现代制墨业的一大特色,是我国目前高档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随着岁月的流逝,作为易耗品的古墨如今存世稀少,长期以来少有藏家涉足。但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之风盛行,墨品收藏作为后起之秀,其价值正逐渐升温,如今一锭清朝的古墨价值已经过万元。
收藏古墨,应该是清代的墨最好。据记载,中国的制墨业在清代达到了高峰。到清末期洋人入侵,制墨所用的原料漆和桐油被大量掠夺出口,而进口的则是大量的炭黑,令中国的传统制墨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张大千就曾经说过:“欲找好墨,要光绪十五年前所制的,乾隆御制的更好……”石涛、周作人也有共识。而且在明清,收藏墨的风气也特别盛行。
近年部分墨品拍卖成交纪录
拍品名称 成交价(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清道光墨锭 230000 北京容海 2012-03-26
竹林七贤明古墨 161000 安华白云 2012-06-08
清御墨大行使楚图孔子鸣琴古墨 33600 安华白云 2011-03-06
清晚期古墨(两盒) 17250 西泠拍卖 2011-07-18
清胡开文款彩色套墨 74750 西泠拍卖 2012-12-28
早期仿民国胡开文制“万年有道”辛亥革命纪念墨(一件)
清人物故事图套墨(二套) 47040 宁波富邦 2012-09-27
如果您对此文感兴趣,且您是收藏爱好人士,请收藏此帐号
国内一线拍行北京翰海、保利等专家走进民间安徽古钰斋征集优质藏品
征集范围:铜器、书画、瓷器、翡翠玉器、杂项、文房四宝、紫砂、田黄、瓷板画、鸡血石、奇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