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9 10:16
		
			  霁蓝釉瓷器
  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引人注目。你别小瞧这个蓝色的瓶子,它至今仍保持着霁蓝釉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这样的瓶子很罕见——深圳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雍正款粉青釉鹦鹉耳扁瓶,颜色不同;英国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也有一件相似器物,为雍正款茶叶末釉扁瓶。
  而这个瓶子是美国著名的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的旧藏,2011年厦门谦记古美术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以545.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将其拍下。这一成交价刷新了霁蓝釉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三年过去了,至今未被打破。
  这只瓷瓶的体态,既是慕古,又有创新,即便放眼清代官窑瓷器也可称稀罕。据专家介绍,此器造型独特,系仿晋代越窑青瓷而作,由此表现了雍正和乾隆皇帝好古慕雅的情结。
  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其雅正之姿、秀丽之美,即便是在青花、粉彩等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仍然有其固定的收藏群体和收藏市场,长期为藏家们所钟爱。
  从近几年的蓝釉瓷拍卖市场情况来看,雍正蓝釉瓷无疑是大赢家。尽管乾隆蓝釉瓷的上拍总量更多,但高价成交者多是雍正蓝釉瓷。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为例,在2011年秋季拍卖会上推出的三件雍正蓝釉瓷器:清雍正·霁蓝釉撇口观音瓶、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和清雍正·天蓝釉六楞葫芦瓶分别以602万港元、1634万港元和458万港元高价成交。
  另外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也曾亮相过一件“清雍正·霁蓝釉梅瓶”,当时估价为100—150万元,终以253万元成交。此瓶曾在香港苏富比2009年秋季拍卖会上亮相过,当时以146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28.6万元)成交。时隔四年半,再度亮相拍场,增值了近一倍。
  明代中早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和彩瓷少得多,原因是:1、进口优质钴料回青十分珍贵,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要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也珍贵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2、蓝釉瓷比青花瓷难烧,成品率极低。
  众所周知,钴料在自然界中是以矿物钴的形式存在,原本是黑色,在窑炉中氧化还原后才能呈现亮丽的蓝色。钴料在釉下比较容易还原(如釉下青花),如果混合在石灰碱釉中还原(如霁蓝釉),则对窑炉工作时的气氛和窑工技术要求很严!然那时窑工化学方面的知识和窑炉生产技术还没上升到理论和实践高度,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还原,什么叫氧化,凭的全是经验和运气,光靠经验和运气烧造成功霁蓝釉谈何容易!
  大多数不合格品都在出窑后就被窑工按照朝廷指令打碎掩埋掉了。因此,这两方面原因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而珍贵的重要原因。原本当时官窑烧造成功的蓝釉瓷器就很少,传世至今能看到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台北和北京博物院清宫旧藏以及其他博物馆馆藏,民间藏之可谓凤毛麟角。
  致力打造一个更专业、更优秀、更优质的平台
  拍卖出手(藏品成交价位高、时间周期略长)
  私下展销活动出手(价格灵活、时间周期不定)
  温馨提示:本公司不提供收购、上门服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长按扫码添加本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