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9 10:10
		
			  龙泉窑瓷器
  以其青翠如玉的釉色闻名于世,目前还未见到宋代以前记载龙泉青瓷的文献。南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王所供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似乎告诉我们龙泉青瓷早在五代就已被宫廷所青睐。上世纪90年代杭州南宋皇宫遗址大量出土南宋龙泉窑青瓷残片无可置疑地确定了龙泉窑的地位,元大都、南京、北京等皇家遗址都大量出土宋、元、明龙泉青瓷残器,足以说明龙泉窑贡瓷从五代到明早期从未间断,以满足于当时很高统治皇朝的需求。
  对于南宋时期在龙泉是否设置过官窑,在古代陶瓷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曾有观点认为“南宋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与南宋杭州郊坛下官窑无论是造型和釉色难分伯仲,很大的区别是郊坛下官窑多数有支钉垫烧,而龙泉溪口窑是没有支钉烧制的”。不知道这位学者对龙泉窑了解有多少,至少他没有见到过宋龙泉支钉烧,其实南宋龙泉溪口和大窑都曾采用支钉垫烧法,而且不但有黑胎支钉烧,也有白胎支钉垫烧。 
  笔者收集了一些出自于龙泉窑址和杭州工地的南宋龙泉黑胎青瓷和支钉烧标本,这类龙泉黑胎青瓷做工之精致比之郊坛下官窑毫不逊色,有的精美度比宋官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胎釉特征为薄胎厚釉,紫口铁足,还有土黄与砖红足是窑温欠烧或过烧形成的,釉色有翠青、粉青、天青、米黄、灰青,多数开冰裂纹、鱼子纹,与文献上记载的哥窑百圾碎相似。
  清光绪《龙泉县志》及《燕闲清赏》、《博物要览》等文献都提到哥窑,但是没有发现宋元文献提及哥窑,于是便否定哥窑是宋代的,这种理由显然是不充分的。虽然到目前为止宋元文献尚未发现有关哥窑记载,但并不等于宋代没有哥窑。明代《龙泉县志》记载哥弟窑之说绝非是空穴来风,因古人编撰的县志往往很忠于前人之作,宋元明清相互继承,只可惜至今尚未发现宋元《龙泉县志》,也使历史上的宋哥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据博纳古董拍卖网统计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
  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致力打造一个更专业、更优秀、更优质的平台
  拍卖出手(藏品成交价位高、时间周期略长)
  私下展销活动出手(价格灵活、时间周期不定)
  温馨提示:本公司不提供收购、上门服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长按扫码添加本人微信